不知各位有没有遇到这种情况:读了很多书,却发现生活还是原来的样子?为什么会这样呢?
最近,我重新开启了阅读与学习之旅,在这之前,我买了很多书回来,也读了一些,但是却发现很多东西只是过脑,没有“走心”,学了很多,改变的却很少,这让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不再看书。可是最近意识到学习是有用且有必要的,只是我们的方法不对。
于是我开启的第一个主题学习就是:学会学习。而这本《学习之道》就是基于当代主流的认知心理学和学习心理学的观点,深入浅出的用图标类比等方式,帮助读者准确理解关于学习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并且融汇了大量学习案例和穿插实践和练习建议。因此和大家推荐本书。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学习之道》的第四章:组块构建与避免能力错觉。
一个概念:关于知识组块
一个方法:构成组块的基本步骤
一个补充:能力错觉与回想,练习的重要性。
一个概念
概念:组块是根据意义将信息碎片组成的集合。
举个例子,比如我们常见的SWOT分析法就是一个组块。把strength(优势),weakness(劣势),opportunity(机会),threat(威胁)四个词的词首连在一起,组成一个方便记忆的组块。
关于组块的类似称呼在古典老师的得到分享里提过,就是知识晶体。把零碎的知识变成知识晶体(即组块)可以方便我们调取使用,避免了学了一堆概念,却如同一盘沙子,无所适从。因此,构建组块是我们搭建知识体系的重要手段。
一个方法
构建组块的基本步骤:
1.专注:把注意力集中在需要组块的信息上。
这里涉及到一个大脑科学,当我们集中注意力在某物时,我们的注意力如图章鱼的神经触手,将大脑某些特定部分连接起来。这个大脑连接关乎知识在我们大脑形成回路。
因此这意味着你需要断绝一切外界干扰源,比如手机静音,找一个不被打扰的空间,进行番茄钟的学习。
2.理解:先理解基本概念再把概念打包成组块。
理解就像强力胶,把基础的记忆痕迹粘合在一起。理解是建立在概念和实践基础上的。要实现理解,首先是对概念有清晰准确的定义,同时一定的练习可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3.练习:我们不仅要学习如何进行组块,还要关注何时何地使用它们。
每个知识都有它的适用范围,而练习不仅帮我们更好的理解概念,更好的加强我们的神经元网络连接,形成更深刻的记忆。比如你还记得我们读书学数学的时候,老师讲解一个概念过后马上让我们做课堂练习吗?这个就是帮助我们加深对概念理解的途径。可是我们却很少用在成年后的阅读里,这导致我们读书知识过目,而没有过脑。
同时,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有两个意识,一个是从上到下“纵览全局”的知识框架,一个是从下到上构建知识组块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练习与重复可以帮助建立和固定每个组块,这样我们就可以从巨大的记忆库里提取这些知识晶体。
这就是真正的“学“与“习“”吧。可惜我们误读这个概念好多年,以为学习就是单纯的看书,记笔记。这又回到第二点关于理解,如果概念不清晰,对我们人生的方法论会产生很大的偏差。
两个补充
1.提取练习:如果我们学习的时候不是被动的阅读,而是抓取阅读材料的关键点提取关键词,那么我们的学习效率会更高。
2.重复练习和定期复习:在学习一个新东西24小时内,立刻重复练习和复习,隔几天再次复习,这样可以降低我们遗忘的速度。
即刻练习
1.先不回头看,你还记得关于组块的概念吗?回忆一遍再回头看原文。
2.如何搭建组块?
3.关于构建组块,还有什么需要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