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哭的两场戏:骑着单车的那段长长的告白,最后的演出。永田的敏感和自尊、沙希的温柔和脆弱,所有看似糟糕的行为我都非常能理解。或许这就是现实吧,梦想带来的失意、生存的压力、恋人间的束缚与纠缠,不知不觉将所有的美好都消磨殆尽。也许人总是在失去后才知道后悔和珍惜,但希望有一天你再听到ザ·ディランⅡ的专辑时,会想起我们曾经在公寓里喝着酒唱着歌的那些日子。
剧场是从哪一刻开始的。 以女生的角度看是很糟糕的男朋友,只是站在同样为人的角度又有很多共鸣。 永田一个人出门买新书下馆子那段,虽然在感叹哇他可真过分,但又觉得我可能也会做出这样的事。
墙倒下那一刻、山崎贤人和以前的他做了道别。电影前半部分依旧能看到他以往的影子,以往同样的表情、同样的说话方式。说实话,茉优姐姐演的每一次情绪转折都特别有机,能看到动机、原因和她自己的理解,贤贤的表情控制吧、客观上来讲、的确是有强烈的个人习惯在。可以感受到在拍摄期间是随着和女主的相处演技是跨越式进步的,百分百的真情实感投入一直是山崎贤人的杀手锏,所以有时我不知是为角色感动、还是为他本人感动。这年头真的不缺乏有演技的演员、缺的就是敢于把内心的痛苦与感同身受掏出来的演员。作为粉丝来讲,开心的是经纪团队在剧本的选择上又前进了一步,希望下次避开这类编剧的自传类剧本、往东野圭吾方向走一走。
男主错在将生活看作舞台,将舞台看作生活,而电影的错在于将爱情理解为磨难的终点,将磨难理解为爱情的必然。一段付出心力却无疾而终的爱情,必然是经年累月的静水流深,是交融与逝去,而非各种奇形怪状的矛盾加总。男主旁白的存在感太强,却未提供任何有效信息,女主只负责成为一个简单的情绪输出器,对男主的诡异行为作出合理反应。摄影机亦然,唯一能够调动它的只有演员直白笨拙的表演。被称道的最后一场戏仅仅是诱人眼泪的小把戏,致敬《死者田园祭》而已。
可能是行定勋近年最佳吧,但依旧未有惊喜,结尾破墙算高光了,但同样讲剧场,想想松居大悟的《冰淇淋与雨声》吧,那才是制造惊喜。不过行定勋志不在实验性的突破,重点在于讲述一段失败的感情是怎样将两人内耗磨损到精疲力竭,甚至改头换面到自己都无法接受自己;渣男虽渣,然而他因出于对自身的愤怒而衍生出的麻木浑噩与甘于自毁,却异常真实,甚至可以说是绝对清醒的——因此,他才会在最黑洞的时分,悄悄地保住她温暖的躯体。世界会原谅我们的错误,共同度过的分秒我不曾忘记,某天你一定会在舞台下清晰忆起某某事件的始末,那就是我们的痛苦与荣耀。
竟然有点喜欢,最后一场戏厉害的,合情合理又意料之外,一下子串起很多东西,包括永田打破第四面墙的旁白。亲密关系中的自得其乐和狼狈不堪,谢幕之后,终究曲终人散。观众和沙希一起离场,不知道哪里是戏哪里是现实,但“只要世界上还有戏剧,就不会有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