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一种含蓄隽永的文化符号;它是一张朴素多元的艺术名片;它是诗与画的合奏、乐与舞的共鸣;它是我们学校社团的几位老师用心用才情托起来的古典与现代,它是鲜活生动的校本课程,直抵学生的心灵。
流动的音乐奏响了天籁之音,静默的画面诠释出心中的桃花源,音乐与舞蹈拥抱的欢腾、美术与体育接轨的震撼在流光溢彩的舞台上旖旎动人而又磅礴淋漓。音乐、美术、舞蹈等社团的老师们一年来的精心点播而今绽放出了芬芳馥郁的艺术之花。我们看到的是孩子们的才艺和美丽,但那种惊艳了岁月,温柔了时光的气质和精神绝不是昙花一现,它们会久久地留在孩子们的生命里,甚至伴随他们一生。
置身于高节奏的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找不到心灵安放的地方,他们在缅怀农耕文明时代田园牧歌的宁静中呼吁“等等灵魂”,而古典诗词、音乐、美术这些艺术是最能够让人的心灵沉静下来,提升幸福指数的。“当我坐在那架破旧的钢琴旁边的时候,我对最幸福的国王也不羡慕”,海顿的这种成仙成佛的境界唯有拥有艺术世界的人所独有,它道出了以艺术为伴的人心灵的富足。
每年4---10月全国各地的人络绎不绝、千里迢迢地赶往西安,只为亲眼目睹大型的历史歌舞剧《长恨歌》的风采。还有什么比在瓢泼大雨中座无虚席,2000多名观众除了喝彩声与掌声,只有静穆的一片更为壮观的呢?这份经久不衰的热情是对美轮美奂的舞台艺术的顶礼膜拜,是对穿越时空演绎到了极致的演员们最高的礼赞!且不说车费、餐饮费、住宿费,门票并不是一个小数目,单是舟车劳顿的这份颠簸就是对平素安逸生活的一个挑战,何况7、8月份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偏偏这时候赶去的人最多,而每一个人都认为自己不虚此行!演出结束后人们倾心的微笑和腮边的泪水都在告诉我们:他们因为震撼而激动,艺术提升了他们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当下,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涉足远方,“远方与诗”在“说走就走的旅行中”早已不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童话,攀登高山顶峰体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驻足夏日荷塘在接天莲叶、映日荷花中把玩“鱼戏莲叶间”的情趣;在夕阳的余晖中品味“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妙,如此纵情于山水间实乃人生中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的事情。然而一个不争的现实却是:并不是每一个行走在远方的土地上,饱览美丽的风景的人都能领略它的那一份诗意。
雨中的山峦在有些人的眼中是一幅淡雅的小水墨画,在有些人的眼里只是昏暗的一团、模糊的一片;无穷碧的荷叶在有些人的眼中充满了诗情画意,在有些人的眼中不过是密密麻麻地荷叶堆积在一起罢了。“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发现美是需要能力的,而童年时代、少年时代学习和感受各种形式的艺术对审美情趣的培养大有裨益。众所周知,对美的探寻和追求是一切艺术孜孜以求的核心目标,引领孩子们走进艺术的大门,点亮他们的心灯,在认识美的事物中唤醒孩子们的艺术天赋,如同种子在最关键的黄金时期萌芽、破土而出,这直接影响着他们今后在艺术的道路上向纵深处发展。当然我们并不要求每一位孩子都成为艺术家,即便是那些对艺术缺乏敏感度的孩子,这样的启蒙教育也是不可或缺的,因为赤、橙、黄、绿、青、蓝,紫的视觉对比在无形中激发和刷新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古朴典雅的经典音乐不但可以作为启迪智慧的一把钥匙,而且对于美好人格和高雅审美情趣的养成至关重要。
就从简单的《春江花月夜》开始吧,让我们的孩子多听听宁静祥和的古典音乐,多参观一些经典的美术展、艺术展,用艺术的眼睛和耳朵感受这个世界的美好,从而拥有优雅、美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