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里阿桑的歌声舒服,独特又哀伤,如同寂寞在唱歌。一如她的名字,音色中泛起淡淡的沧桑感,让听者禁不住闭目聆听这首《一直很安静》。我并不是《仙剑奇侠传》的粉丝,但是这个旋律却很容易让我想起10多年前第一次听到这首歌的情景。
彼时城郊紫金山麓,满山的梅花盛开,从灵谷塔往西远眺,满眼是飞红万点的壮观;站在梅花树下,扑面是疏影暗香的闲情。这样的场景,大抵每年春游南京的人们都应该不会错过。孝陵神道在梅花丛中貌似偶然地露出几段,朱洪武的吉壤就在毗邻,不过此时却不是欣赏明孝陵景色最好的季节。大明朝的故事太多,更何况是在南京这样的古城。
孝陵移步往西南,顺着民国范儿的法国梧桐遮蔽下的大道,会经过一片遗址。1402年7月,这里曾发生一场大火,把建文帝朱允炆烧得下落不明。就在这场大火的发生地—明故宫,我生活学习了两年,还没来得急深刻体会到金陵遗韵,便匆匆来到了北京。
纷繁铺陈的《二京赋》,让后世认识到张衡不仅仅是一位科学家。史学家们在意这篇大赋磅礴的气势背后的褒贬之意,文学家们或许纠结这篇大赋华丽的语汇里透露出的些许枯燥乏味。南京,北京,一样也应该具备抒写《二京赋》的硬件和素材。然而这似乎是墨客们的任务。文字或为文人们专属,对山水田园的欣赏却应该不分职业界限。
2007年8月到北京,第二年赶上奥运会。由于地利,我亲眼目睹了奥运场馆的建设过程,还曾经假扮农民工混进工地观瞻未完工的鸟巢。诺大一个北京城中,除却紫禁城后的景山,便唯有这奥体公园里的仰山可称为山。一景一仰相对在中轴线上,大概是暗合《诗经》“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之意。中轴线上天圆地方的奥体公园固然华贵精致,终究完全是现代制造,况且也未能淋漓尽致地展现传统中国人对山水田园的理解。后来搬到昌平,方有复得返自然之感。
自然者,第一为山,第二为川。昌平以北为燕山山脉,以西为太行山山脉。燕山以北,是内蒙古高原,那便为塞外了。昌平城区就在燕山南麓,昌平以南,一马平川。以昌平为端点往南画一条射线,沿着地表可以延绵数千公里,射线再碰到阻隔的高山的时候,已经到湖北境内的神农架了。如果昌平仅仅是处在两种地貌的分界线上,那倒也稀松平常,不足为奇。
府学路是昌平最主要的一条街,俗称政府街。站在东关往北望去,能看到约三公里之外伫立着一座屏风状的小山,与政府街平行。东西横亘的小山不高,也很秀气,但是地位却非同小可。方圆40公里的明十三陵即是以此山为朝山。登上此山极目四顾,便能了然明白十三陵周围的山势。远处正对面便是群峰拥聚的天寿山,这是陵区的主山,居北方玄武之位,天寿山左首是沉郁雄浑的蟒山,一字横卧,正合左青龙之意,右首是陡险桀骜的虎峪山,盘踞欲扑,正合右白虎之意。温榆河从东北方的军都山中发源,蜿蜒从陵区流过,自东南而出,最终成为大运河的源头。这样完美的布局,堪称中国传统风水之道里天人合一的极品“胜境”,最关键的是,这是自然之局。
以天寿山下的长陵为中心,十二座帝后陵寝按一定的布局排布在周围。走在长陵神道上,两侧的石雕居然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走进陵园参观,黄瓦红墙错落有别,明楼宝顶法度森然,或斑驳,或沧桑,或冥静,或幽深,这下恍然明白,这不就是南京梅花山旁的那座陵园的感觉么?几十年前,万千人力把水源拦蓄起来,修成了十三陵水库,陵区旁有一个静谧的水面,正似孝陵旁也有紫霞湖。
朱棣推翻了父皇亲手栽培的接班人朱允炆,并刻意将之与父皇切割,同时尽力维护父皇的权威,以证明自己继位的正统性。因此有明一朝,帝都虽然迁到北京,但帝陵规制均承袭着南京的孝陵。青山如黛,昌平城区就在咫尺之外。有山有水,人口不多,完备的城市功能,这些原本是我理想中的居住条件,不经意在昌平都备齐了。昌平的过去、现在、未来,都与风水密不可分。
当然,如果将风水布局与个人、家族甚至王朝的命运绑定在一起,就走向了不可取的迷信之道。在现代社会的文化语境里,风水更应该是一种中国人文化审美的形式。一个宜居之所,必然是讲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这种和谐的最高境界,就是天人合一。
对于北京这样快速发展、人口聚居的北方平原大城市而言,何为自然?当然不会是青山绿水。我想应是分两层含义,一是友好的生态环境,没有沙尘暴,没有雾霾,不缺水,等等;二是舒适的生活方式,通过合理的规划使人更规则有序地生活,使社会系统的熵更小,上班族不必每天穿越南北城疲于奔命,首都不再是“首堵”,等等。中国的城镇化仍在快速进行中,三千万人口的规模当然不会也不应是中国城市容纳极限,纽约、东京的城市模式必定不适合未来的中国。当代中国对和谐二字的理解,远未达到古人的境界。
古代的和谐建立在农耕经济和家族制度的基础上,而我们追求和谐,并非是要退回乡村进行“农家乐”。未来的和谐应是建立在更发达生产力基础上,以更高层次的形式存在的。不变的是天人合一这个终极目标。
每天清晨,去上班的路上我都会特意多望几眼昌平的的山峰,沃尔玛往东有一段视野开阔的路,从这里经过可以北望天寿山,南眺昌平新城。北边是历史,南边是未来,几年之后,十三陵水库流出的河水将把昌平大桥一带的洼地填满,形成宽阔的东沙河湿地公园。新旧在此交汇,而行色匆匆的我们,每天都要经受两次耳濡目染的洗礼,数千年来根植于中华民族血脉里的文化基因,或将再次被转录为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