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24 周二 日回顾 | 做好平衡,踏实投入

一、完成情况回顾

(一)日计划完成情况

1024 任务完成情况.PNG

(二)周计划完成进度

1024周计划完成情况.PNG

二、成就&问题

(一)成就记录

  1. 完成百词斩Day79,GRE3000:1881/2904,总数2695。
  2. 完成keep运动40分钟。
  3. 完成1024日计划+日回顾。
  4. 完成日更留言Day88,完成A4纸笔记,并积累2张卡片。
  5. 完成Writer005本周卡包任务,报名第九战队,并完成Github本地关联。
  6. 参加《思考快与慢》1025早共读,并根据老大思路更新流程图。
  7. 进行了个人发展的思考,并用老大模型库中的思路进行了初步架构。

(二)存在问题

  1. 晚睡晚起,上午可用时间有限。
  2. 计划不够严谨:任务量过大,部分任务未完成。
  3. 时间安排混乱,缺乏稳定的节奏感。

三、总结与回顾

(一)做好平衡

今天总体上状态还算不错,但计划表中依然有将近一半的任务没能完成。
这个问题一直都存在。自从做计划和回顾以来,最终核查时任务全部完成的日子屈指可数。由于每一次都能找出不同的客观原因,于是这个问题一直持续到现在。今天换了个思路,从计划本身的问题出发去分析,发现背后的原因在于手头等待完成的任务很多,自己心里着急,想尽快完成。
在这样的期待下,产生了一个假设:写入计划就可能完成。
之所以有这个假设,是因为基于对以往实践情况的观察和统计,几乎每天的实际工作时间都超出预计可用时间。经过不断重复,这个假设就慢慢变成了心底的信念,于是每次做计划都会安排超出预计可用时间的任务。
但事实是,这个假设确实在一定条件下是成立的。但成立的前提是牺牲消耗时间,而消耗时间中牺牲最多的是休息和运动。牺牲这两项的结果就是久坐和精力透支,一方面对健康造成巨大的潜在危害,另一方面精力透支的情况下反而效率低下。
想明白以后会发现这种做法简直愚蠢之极。
表面上看起来好像今天多完成了一个任务,但带来的影响是低效造成的时间浪费和对健康的长期损害。相当于为了短期效益牺牲长期效益,完全是饮鸩止渴的行为。
由此得出的教训是:一定一定不要随便安排超出可用时间的任务!宁可少安排任务,增加休息和运动的时间,绝对不能因为任务占用休息和运动时间!为了追求完成任务一时的满足感牺牲长远的健康,实在是太蠢了。

(二)踏实投入

另外,今天整理日更笔记,对老大给出的几个推论进行整理的时候,结合前天整理过的第七章内容和前几天自己打通信念冲突的经历,联想到了升维与知识的关系。
情绪问题的出现源于内心的信念冲突。而信念冲突的本质,其实由于输入的信息中出现了以自己当前的认知、经验和知识背景无法建立起连接的观点。而人的本能是追求连贯性的,在缺乏连贯性的情况下会产生认知紧张,为了获得认知放松,大脑会持续将注意力投放到这件事情上。
但如果不能扩充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就无法站到更高的维度,更大的系统中找到将冲突的信念建立起连接的那个条件。无法建立连接,大脑会始终处于紧张状态,持续紧张就会导致负面情绪产生。
所以,从本质上来说,信念的冲突源于个人知识边界的局限。
解决信念冲突的关键在于扩大知识边界,即提升维度,看到更高维度的联系,消除悖论。
面对行动上的两难抉择,通过增加知识,可以在一个更大的系统内去判断,找到矛盾的两者之间同时成立的条件,并找到核心要素。当站在一个更大的系统内的时候,往往会发现原本以为重要的事情不过是琐碎的细节,放弃也就没有那么困难了。(维度越高,重要的事越少)
而知识的增加,最核心的是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
所谓的知识增加包含三部分内容:
(1)对知识的理解;
(2)知识与自己的关联;
(3)对知识的应用。
只有在这三个层面上完成知识的增加,才能真正扩大知识边界,将新的知识纳入自己的已有体系,从而在产生信念冲突的时候轻松调用。
而这三个层面的具体实现,都需要自己投入时间和精力去持续实践。不管听课听得多嗨,具体的实践还是要自己扎扎实实去做。
所以,关键不在于不断听课学方法,而在于学会基本的方法之后踏实去做。
阅读,思考,联系,应用,刻意练习。
沉下心来专注去做,才能收获属于自己的东西。

骤下结论的机制:《思考快与慢》第七章.PNG

记录信息:

【表格清单】21:08-21:50 42分钟
【成就问题】21:50-23:25 1小时35分钟
【回顾文档】2小时17分钟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