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07《朱自清谈读书》

【作者】朱自清

【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现代杰出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1916年中学毕业并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开始发表诗歌。1928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1932年7月,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1934年,出版《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1935年,出版散文集《你我》。1948年8月12日因胃穿孔病逝于北平,年仅50岁。

本书为朱自清在不同时期,发表于不同期刊、报纸关于读书的随感、心得之合集。

001  三个观点

雅俗共赏——在安史之乱之前,士大夫的雅与民间人士的俗,隔着很深的鸿沟,几乎老死不相往来。安史之乱之后。知识分子在士人和民间开始进行身份流动——朝为田中郎,暮登天子堂。士人士大夫之间的所谓雅,多指书本知识。而民间所谓俗,多指是实际经验、口头故事。而所谓雅俗共赏,就是这个时期以后,开始出现一些文艺作品,能在士人和民间大小通吃。这些作品有一定思想内涵,又有一定的故事情节并且容易理解。例如四大名著就是这样的雅俗共赏的书籍。

百读不厌——很多书,尤其是经典文字,文章简短,意义深长。要多读,熟读,才能理解其含义。这里的百读,指的是重读,多读,反复读。而不厌,指的是不厌倦,不讨厌。

诗文其核心是声调,小说其核心是情节。

002 论“低级趣味”

如果在作品中,过多的呈现油嘴滑舌,像是在做双簧,说相声那样。这种作者其实是自降身份,把自己定义为小丑,帮闲。只有别人,没了自己。他们笔下的人生都是轻飘飘的,所谓滑头没有四两重。这个和真正的幽默不同,真正的幽默包含着人生的批评,而这种油嘴滑舌的玩笑,知识不择手段地打哈哈而已。

003 论读书人的酸气

近代的知识分子,让时代逼得不能再死读书和读死书。因为时代不再执着于哪些古董级书籍。文章也渐渐地用白话来写。因此吟诵用不上了。干脆直接用朗诵或者歌唱。这些更深入人心。知识分子也看清了,最重要的是他们是人民的一份子,而不是自命不凡的高贵的人。知识分子虽然比其他人还是显得“闲”一些,但终究还是会明白,只有脚踏实地地向前走。

早期的时候,读书人还会伤感,一把鼻涕一把泪。到如今,时代逼迫得紧了,不得不擦干了鼻涕和眼泪,继续往前走。这个时候,书生的酸腐之气,才会得意环节。

本书还谈及了很多文艺类的书籍以及点评,在这里,就不一一表述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今天清早翻开朱自清先生的《谈读书》,首先就被插于正文前的那些清新而甜美的小画感动了。 比如,这一张: 书的第一部分...
    史妍阅读 440评论 0 1
  • 我与朱自清初识,是在中学课本,就是借助初中时的《春》、高中时的《荷塘月色》和《绿》三篇经典课文,以及后来读到的《匆...
    阿YAO阅读 4,231评论 10 14
  • 下笔太难、一拖再拖,自我怀疑、灵感枯竭?这些问题是否都曾出现在自己写作的过程中呢? 写作的人都知道当灵感乍现时我们...
    丢失的可爱兔阅读 616评论 1 9
  •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长大于江苏扬州。现代著名作家、学者。主要作品有《踪迹...
    白玉蝉笈阅读 546评论 0 1
  • 《经典常谈文艺十六讲》选取的是朱自清先生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有关经典古文丛书介绍和文艺杂谈的一些短篇。朱自清...
    冯冯啊阅读 282评论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