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热播电视剧《都挺好》中的苏明玉和《欢乐颂》中的樊胜美的经历使得“原生家庭”这个词总是被提起。
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之大不言而喻。孩子性格的养成、孩子的三观、价值观等都和父母有很大的关系。
今天的“原生家庭”并不讨论众所周知的大道理,只是想说说我自己的事情。
我是个北方的孩子,还是生活在北方重男轻女思想严重地区的孩子。我的家庭里有四个孩子,想必大家都能猜到四个孩子是怎样的组成——三个女孩一个男孩,男孩是最小的,而且我是第三个来到这个家庭的女孩,也自然成了最不受待见的女孩。
对于所有家庭来说第一个孩子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都是疼爱的,第二个如果还是女孩也可以忍受,可第三个还是女孩真的不行了,送人吧,孩子太多养不起。都说家里添丁是件喜事,可我这个新生儿的到来并没有让家里有喜悦的氛围。妈妈也被村子里人的人指指点点:“只会生丫头,生不了儿子的女人。”还有一些更难听的话。不得不让人感慨那句“女人何必为难女人”。
妈妈说我从小就是个聪明的小孩,知道我爸爸不喜欢我所以总会去巴结爸爸。爸爸回家围着爸爸转,吃饭时给爸爸搬凳子,拿筷子。找不到凳子就把妈妈的凳子搬走给爸爸。这些事情我都记不得了,也很唏嘘自己在本该任性玩闹的年纪首先学会的是讨好别人。
爸爸妈妈都说我懂事,是家里最乖的孩子,却不知道孩子天性的隐藏只是因为害怕,因为小心翼翼。在我最开始的记忆里,我是在外公外婆家住的,遇见妈妈要喊阿姨。上小学了,爸妈接我回家。家里姐姐和我不是很亲近,弟弟对我也直呼姓名,兄弟姐妹在一起打闹我永远是退让的那一个。不敢大吵大闹,不敢和爸妈发脾气,不敢撒泼打滚要玩具,从小到大连叛逆期都没有,所以我最懂事。
上学时,有个同学问我:“酸菜,你们家是重组家庭吗?”我很奇怪:“不是啊,为什么这么问?”他有点不好意思的说到:“你们家孩子多,而且姓也不一样,我以为是再组的家庭,不好意思啊。”我哈哈一笑打趣到:“没关系的,我们都是一个娘胎生的,也都是一个爸爸。”那是我第一次意识到,姓氏还有讲究。我随妈妈姓,姐姐弟弟和爸爸一个姓。回家后我问妈妈:“妈妈,为什么只有我和你一个姓?”妈妈说:“爸爸奶奶不要你,妈妈要你,所以你和妈妈一个姓。”一种难以名状的心情萦绕在心头,早就知道的事情再听到还是很心酸。
过年时,我们回老家过年。叔叔逗我玩:“你不姓赵,怎么来这过年啊?”我先是一愣,看着这个熟悉又陌生的叔叔倔强的说:“你女儿也不姓赵,也来这过年了。”叔叔狡黠一笑:“你妹妹已经改姓赵了,所以来这过年,你改了吗?”我一时语塞,我没有改姓啊,我该怎么办?鼻头一酸眼泪不争气的留下来了。叔叔愣了,忙忙拿出糖块哄我:“不要哭了,叔叔和你开玩笑的。”叔叔的几句玩笑话让年纪尚小的我又一次体会到姓氏的意义。
对于重男轻女,对于听说的几次要把尚在襁褓中的我送给别人的经历我直到高中才释怀。
高中住校,一个宿舍10个人。晚上几个小姑娘不睡觉你一搭我一语的聊着。不知是谁开了个头,大家都开始聊自己小时候的事情。我的同桌也是我的舍友说到了她爸爸把她举起来摔在地上的事情。她说话的样子始终刻在我的脑海里,眼泪在眼眶中打转却依然笑着和我们说。这件事情带给她的伤害是显而易见的,但她自己把所有情绪消化了,眼眶红红而眼泪始终没有流下来,坚强且脆弱。
其他几个舍友小时候的故事各有不同却又大致一样,不外乎是重男轻女的那些事。我们委屈,我们难过,却找不到可以怨恨的人。怪父母吗?怪爷爷奶奶吗?他们也是被这种思想荼毒的人啊!怪老祖宗留下的糟粕思想,怪我们生下来就是女孩。
我们自卑,我们谨慎,我们小心翼翼的去讨好,最终只能与自己和解。
"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
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所有的孩子都是天使,都值得被爱,被守护,不论性别。
值得庆幸的是社会一直在进步,我们也一直在成长。明辨是非,弃其糟粕,不要让过去的伤害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