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爱,是如他是,而非如你所愿
昨晚的尖子生大课分享让我真正的感受到了自我重塑的感觉,目前正在学习的个人成长建构师也是在学习助益性人际关系,船长抽丝剥茧的方式以回溯现在中年群体的生活形成现状,让我们回到了童年时期,看到我们受到的父母植入的僵化价值信念对我们无力现状的影响,船长深入浅出的用船员打卡案例讲解让我们了解了自我概念形成的过程,父母的语言是我们最开始的人生脚本书写者。网络上一度对原生家庭父母的讨论也足以说明了父母在我们早期成长中的影响会伴随我们一生,然而我们除了抱怨原生家庭带给我们的伤痛,我们这一代人都在学习着如何做个好父母,几乎每个妈妈谈起育儿都头头是道,我们看过很多育儿书,听过很多教育方法论却依然教育不出我们眼里优秀的孩子,是为什么?因为我们只知道理本身,没有去实践没有体验,我们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我们这一代人都很懂爱,我们都会说要好好爱自己的孩子,然而我们真的懂如何爱自己的孩子吗?爱孩子不仅仅是满足他所有的物质需求,陪他读绘本,学儿歌,给他爱和鼓励,我们真正需要做的是给孩子一个完整的生命体验。
爱是真诚透明,做真实的自己。
其实在小的时候我觉得人都是比较真实的,“童言无忌”这个词语也说明了小孩子的世界是多么的天真,多么真诚透明,慢慢长大的时间里我们开始学会的掩饰和某种程度的保护自己,因为感觉太多不安全不信任的人和事物,我们开始包裹起自己,封闭,保守,这些潜移默化的影响已经渗透进我们的言行中,不论是与家人或是孩子的相处中都会折射出一些我们自己不愿承认的内心冲突情绪,与家人的相处中其实明明已经很生气了,虽然语言上说自己没有生气,但我们的情绪,表情已经出卖了我们的内心,很多时候我们不愿承认自己被情绪所左右,真诚透明的做自己,其实是学会给自己的情绪排解,学会安放内心的情绪,生气了就是生气了,可以主动的向对方表达出来自己此刻的情绪,让对方明白你的心情,而不是掩饰自己被情绪激怒的心情,装作无所谓,其实内心很纠结很难受,这样内外不统合的世界必将让我们感觉痛苦,情绪没有好坏之分,每种情绪都有积极意义。
小孩子的一些行为也是未被满足的心理需求的一种外化情绪表现,做为父母我们应该多去用真诚透明的态度与孩子交流,理解孩子的需求,安抚情绪,我们总是对孩子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我相信孩子也会感受到,他们也会学着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而不是讨好父母去做一个家长眼中的乖孩子,引导孩子去做一个真实的人,从小学会表达自己,学会表达真实的自我感受,让他们真实坦然的做自己,这是孩子自我概念和自我人格发展的基础。
做一个真实的自己,不纠结,不拧巴,不遗憾。
电影《地球上的星星》中的尼康老师在发现了伊翔有“读写障碍”后,以在班级讲故事的情景代入去引导伊翔发现自己的优点,鼓励他每个人都有特色,并在课后主动与孩子交流,真诚的告诉孩子自己小时候也不会写字,老师的真诚透明让孩子感受到了原来有人是和他一样的,他不是异类,不是所有人认为的傻子。建立信任关系的第一步就是真诚透明。
爱是无条件接纳。
无条件接纳的基础是信任孩子,无条件接纳的通道是看到行为背后的原因或情绪。无条件接纳的是情绪和行为背后的原因,而不是行为本身。电影《地球上的星星》中的伊桑不是我们眼里的好孩子,当他在与邻居孩子打架后,邻居找上门时伊桑爸爸的暴躁行为应该现实中很多家长也会那样做,而伊桑妈妈并没有立刻批评和打骂伊桑,她温柔的捧起伊桑的脸为他拭去泪水,擦拭伤口,轻轻的拥他入怀,那一刻我好感动,庆幸伊桑有个懂他的妈妈,妈妈虽然也很生气伊桑打架的行为,爸爸很生气,并借出差的机会告诉孩子自己再也不会来了,这句话让孩子特别伤心,孩子立马说都是自己的错,自己再也不会惹爸爸生气了。这里爸爸的爱是有条件的,他完全没有了解孩子打架行为背后的原因,就给孩子贴上了不听话不懂事的标签。
尼康老师认识到这个与众不同的孩子后,发现了他有画画的天赋,并争取到自己为孩子辅导的机会,他接纳孩子的识字认字慢,用画画的方式来教孩子,鼓励他,倾听他,接受他的一切,一个看似被所有人头疼的问题孩子在这里慢慢变的闪闪发光了。
孩子在没有被父母老师和同学理解并接纳的那段时间内心多么的痛苦和难受啊,看的我几度流泪,好想去抱抱这个可怜的孩子,他的内心是被抛弃被否定的孤独和苦涩。
孩子想要找到安全感,会更多的试探父母的界限,会给父母更多无可奈何的机会。
所有的方法,都只是方法。而且没有一种方法是无懈可击的,没有一种方法是完全经得住推敲的。
真的有帮助的,是作为成人深刻地去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看到他的需要。电影中的孩子以各种看似不可理解的行为来表达他内心深处的压抑和不满,因为自己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总是不会写字,很苦恼,他行为背后是需要理解,需要爱,他被老师同学取笑,打击的太多了,这么痛苦的内心无人知晓,只有大人不断的批评,不断的说教,不断的指责,孩子的心门早已关闭,他画地为牢把自己封闭起来,把自己关在内心的小黑屋里,与这个世界显得格格不入。没有阳光照进去,生命开始枯萎,直到遇到尼康老师的接纳,新的生命才开始焕发生机。
爱是积极关注
积极关注是以目标导向视角看孩子,我们都习惯聚焦孩子的错误行为,不断纠正,不断批评,家长可以指正孩子的错误行为,但往往我们都是带有情绪化和太多否定性来批评孩子,孩子自我概念建立阶段,他们接受到的外界评价就会认定自己是那样的人,我们总是否定和批判,他们也会认为自己很差劲,对自己丧失信心,孩子的脚本由大人书写,积极关注孩子的正向行为,表扬孩子不是表扬孩子本人,而是表扬孩子的好行为,不断强化正向行为,这也是人性最底层的需求,被看到,被尊重,被需要。孩子会在我们积极关注下焕发新的活力和力量。
电影中伊翔在第一所学校里是所有老师眼中的问题孩子,每天被各种谩骂,嘲笑,打击,孩子的信心被完全摧毁,一个看似无可救药的孩子在具有人本主义思想的尼康老师的积极关注下,以举办画展的形式让孩子的优点被无限放大,惊人的画作让全校师生为孩子欢呼鼓舞,那一刻孩子被真正看到,被尊重,被认可,孩子的心理开始慢慢有了生命的活力,孩子的一副五彩斑斓的充满童真和想象的画作让他被全校师生认可了,而老师全程都在画孩子,那个画面我看到的是我的眼里只有你,老师一直都积极关注孩子一点一滴的变化,终于用真心和爱让孩子的生命注入了新的活力,又看到了孩子纯真的笑脸。
爱是理解共情
影片中当老师第一次去家访告诉孩子的父母孩子有读写障碍时,他的爸爸是不接受的,认为就是孩子懒惰,老师随即让爸爸念自己完全不认识的中文时用了平时自己教育孩子的一套说辞,那种严厉的语气,咄咄逼人的态度,不给任何解释的机会的批评教育压的人喘不过气,老师很巧妙的用换位思考的方法让爸爸也体验了一下孩子平时绝望无助的处境,那一刻爸爸无言以对,开始意识到自己没有真正理解孩子就用自认为为他好的方式来教育他,其实是在摧毁孩子,同龄小孩能轻松完成的,他却做不了。他是怎么熬过来的?他的自信肯定全被摧毁了,只好用逆反掩盖无能……与其承认“我不会”,还不如说“我不想”。大人不也常这么做?这段话深深的打中了我,还有老师对孩子爸爸说的所罗门群岛砍树的故事,一群人砍树之前先在树下不停咒骂这棵树,过两天树就死掉了,因为树太孤独了,每个生命都值得被尊重,被看到,被需要,被关爱。
影片很长有三个小时,孩子还是那个孩子,尼康老师发现孩子的差异后转换视角,不再掉入大众标准化的要求来评判孩子,智慧的尼康老师以真正倾听,接纳,包容,理解,关爱来关注这个孩子的成长,最终用爱滋润了孩子干涸的内心,让他的内心又充满了爱与希望,片中几度为孩子的孤独无助不被理解感到心痛,为孩子压抑绝望的眼神感到揪心,为不懂得因材施教的老师感到悲哀,也为这个世界上本该离孩子最亲近的父母却变成孩子眼里最熟悉的陌生人感到难过,最终孩子的父母也在自我觉察后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爸爸看到儿子幼小的身躯站在那里拼读海报时不禁泪如泉涌,那是迟到的理解,那是爸爸真正进入孩子内心后感受到孩子所经历的痛苦后的泪水,这一场心灵救赎之旅,孩子变好了,父母也反思觉察到了自己的教育方式不对,我们总是喜欢用我们自认为对的方式,以为他好的名义“绑架”孩子,而其实真正的爱孩子是尊重孩子本来的样子,让他们做自己,孩子的人生不是我们来安排个掌控的,还他们自由体验生命的权利,爱,是如他所是,而非如你所愿。
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