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家”?
为什么我要在专家上打个引号,相信各位都心领神会。
最近刚好在看《社会性动物》这本书。它被奉为社会心理学“圣经”。其中就提到从众和大众传播、宣传与说服。
在现代化性的背景下,个人的无意义感,成为根本性的心理问题。
通俗点说,现代社会中任何个人的行为都必须参照一种专家系统,在做任何活动之前,总要去参考各种各样的指导意见,一旦离开这个专家系统,个人将迷失在社会当中。
现如今,大众传媒便承担了一个“专家指导系统”的角色。公众的生活知识,总是通过大众媒介获得,于是很多人便把大众媒介专家作为自己生活方向的指路人。
举几个例子大家或许更明白。
当所谓的养生专家在电视上,怎样怎样养生,于是“全民养生”的热潮来袭,各种伪劣假冒的保健品鱼目混珠,大量敛财。
当某个微信公众号推送什么产品不能吃,可能会致癌。又或者某某专家说哪些食品混合吃将引发疾病。于是很多人看到后,谈食色变,深信不疑。一瞬间转遍朋友圈,街谈巷议。实际上这些都是为了赚取眼球的谣言。
当所谓的教育专家告诉我们孩子应该从小学习英语奥数。于是“报班热”日益升温,各种课外班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使许多孩子面对极大压力,甚至不堪重压导致自杀。
当所谓的投资专家说某某产品值得广大市民投资理财时,大量群众拿出积蓄投入其中,不料陷于庞氏骗局。其中很多都是老人一辈子的存款。
而这一切都是因为大众传媒掩盖了凌乱,危害,诱导人们盲目跟风。使我们觉得生活在一个充满了广告画面一样温暖的世界中。这对人们自主选择能力带来巨大冲击,各种广告推文电台成为现代人自我辨认的一种曲折形式。使一部人成为了脱离庞大文化系统就难以生存族群。
我们在提高自身文化素养,自主判断力的同时。也请帮助身边缺少网络安全知识的朋友亲人远离一些没有事实依据的“专家”。告别跟风,独立思考,不要盲目。
2、细节决定成败
美国福特公司的创造人福特,留下过一个经典的纸团故事。他去应聘一家汽车公司,和他一同应聘的三四个人都比他的学历高。而他敲门走进了董事长办公室,一进办公室,他就发现门口地下有一张纸,便弯腰捡了起来,发现是一张渍纸,便顺手把它扔进了废纸桶里。
然后才开口说:我是来应聘的福特.
董事:很好,福特先生,你已被我们录用了。
福特惊讶地说:董事长,我觉得前几位都比我好,你怎么把我录用了?
董事长说:福特先生,前面三位的确学历比你好,但是他们眼睛能看见大事,而看不见小事。我认为你能看见小事的人,将来必成大事。
福特就这样进了公司,创立如今闻名世界的福特公司。
沃尔玛可以说是如今行业的巨头,而他成功的秘密就在于它注重细节,从细节中取胜。
一个顾客在沃尔玛店买了一个果汁机,不久出了点小毛病。他拿着机器和付款小票来到它的一家连锁店。营业员立刻给他换了一台,还告诉用户:果汁机又降价了,我们还需要退给你5美元。正因为注重每个顾客的细节和利益诉求,才取得如今良好的口碑,得到消费者的信任。
沃尔玛从来没有专业用的复印纸,都是废报告纸背面;除非重要文件,沃尔玛从来没有专业打印纸;沃尔玛的工作记录本,都是用废报告纸裁成的。正因为严格要求每个员工节约成本,注重每个工作的细节,才打造出一个成功的经营管理模式。
.《细节决定成败》里面有句话这样说:在中国,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愿意把小事做细的人很少;我们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决不缺少各类管理规章制度,缺少的是对规章条款不折不扣的执行。我们必须改变心浮气躁、浅尝辄止的毛病,提倡注重细节、把小事做细。
这话值得我们每个人反思,自省。
3、走出思维和心理的舒适区
我一直误以为,走出舒适区就是离开舒适的环境,去面对生活和工作的挑战。今天看到晨读材料,才明白,思维的舒适区也不容忽视,值得注意。
人都有趋利避害的本能,我们都喜欢听到赞扬,却很少能客观的看待批评。告别心理和思维的舒适区,意味着要听得了逆耳忠言,不仅要听得了而且要听得进。这其实不是件容易的事。纵使大智慧的孔子也只是在六十岁的时候才敢自称做到了“耳顺”,更何况区区我辈。但做不到,不是不需要做到,而是要更努力做到。
杨绛先生曾说:“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想太多,难免会受空虚感侵扰,容易引起情绪波动。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荀子也这样反思自己——“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与其胡思乱想,不如多读书多学习,去听听优秀的人们是如何思考的。才能走出思维的舒适区。
一个自我批评精神再强的人,也难免被一己之见遮蔽,这时候就需要有人能对自己的缺点从旁指出。面对批评,要以君子之心度人,认识到他人的善意。
而一些无端诋毁,也要冷静面对,大可不必理会,伽里略面对神学和教廷的排挤打压,依旧坚守自己的理论和选择。这样的大人物都难以幸免,我们也不要太纠结恶意的指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