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其实并不是你的孩子,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世界,
却并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
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纪伯伦《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被书名和作者励志的经历所吸引,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触动。每个人的成长轨迹都不一样,关键的是我们如何在成长中找到真正的自己。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作者塔拉•韦斯特弗 (Tara Westover)是美国历史学家、作家。1986年生于爱达荷州的山区。十七岁前从未上过学。通过自学考取杨百翰大学,2008年获文学学士学位。随后获得盖茨剑桥奖学金,2009年获剑桥大学哲学硕士学位。2010年获得奖学金赴哈佛大学访学。2014年获剑桥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2018年出版处女作《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2019年因此书被《时代周刊》评为“年度影响力人物”。
这本书从出版以来,荣获“比尔•盖茨年度荐书第一名”“美国亚马逊年度编辑选书第一名”
“《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波士顿环球报》畅销书排行第一名”“Goodreads读者票选超越米歇尔《成为》,获年度最佳图书”“《洛杉矶时报》最佳传记奖”等。
比尔·盖茨说:一个惊人的故事,真正鼓舞人心。我在阅读她极端的童年故事时,也开始反思起自己的生活。《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每个人都会喜欢。它甚至比你听说的还要好。
全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内容是作者16岁以前的生活,向我们介绍了小塔拉生活在一个怎样的家庭。有着“双向情感障碍”的父亲,他抑郁、狂躁、偏执、欣快、夸大妄想和被害妄想。还有作为父亲“喉舌”的母亲,美丽聪明,但又叛逆坚定。还有两个对她影响非常深刻的哥哥,泰勒和肖恩。泰勒令她找到未来的自己,肖恩却一直在阻碍她找到自我。
第二部分塔拉因为考上杨百翰大学,生活和思想发生了转变。但这时,她还没有足够的力量完全脱离家庭中父亲和哥哥的掌控。在肖恩一次又一次的暴力制服下,她违背内心顺从了无数次。
第三部分塔拉开始攻读剑桥大学的博士学位,这期间她经历了崩溃、自我怀疑,感受到内心的某种东西正在腐烂,恶臭熏天。作为读者,我们知道,腐烂的东西正是父亲从小灌输给她的信仰。最终,塔拉终于逃离大山,打开另一个世界。这是教育给她的新世界,是生命的无限可能。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来自《圣经》:Flee as a bird to your mountain. 既有逃离的意思,又有救赎的意思。塔拉从大山到大学,这是外在的逃离和救赎。但对她而言,最重要的是内在的逃离和救赎。
当成长意味着逃离和救赎,我们都在渴望成长。
我想起去年看过的一则新闻:郭巧娣老人已经20年没有小儿子王永强的消息,如今老人在弥留之际,希望能见儿子一面。而失联20年北大博士后王永强的答复却是:希望家人不要再通过媒体寻找他。
我在看到这则新闻时,内心里面闪过一丝共鸣。我在上大学期间,也曾整整两年没有回过家。因为家里的卫生间没有学校宿舍的卫生间干净,也没有看书学习的书桌,就连整洁干净的床铺也没有。我非常厌恶这个乱糟糟的家。我也试着和父母谈论我的感受,可他们总认为自己的道理是道理,我有这些感受是因为我的想法不成熟。我们从小的教育就是要“孝顺父母”,无论父母怎么做都是为了孩子好。因此,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活在自我谴责中。我对父母怨恨的情绪,只能说明我是一个多么邪恶的孩子。
著名心理学家武志红在《原生家庭》的序言中说:你的所有感受都是有道理的,尤其是那些灰暗的感受。内心充满痛苦的人,只要能发现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他们的痛苦就会减轻很多。
遗憾的是,我一直没有发现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所以我的痛苦持续了很多年。
而作者塔拉·韦斯特弗,她发现了这个道理。在书中,她是这样说的:
当我彻底接受了自己的决定,不再为旧冤耿耿于怀,不再将他的罪过与我的罪过权衡比较时,我终于摆脱了负罪感。我完全不再为父亲考虑。我学会为了我自己而接受自己的决定,为了自己,而不是为了他。因为我需要如此,而不是他罪有应得。
这是我爱他的唯一方式。
接受自己,即使那个“我”没有那么完美,甚至是丑陋不堪,对任何人而言都不会造成伤害。但强迫自己做别人心中的“我”,却会让我们自己和身边的人伤痕累累。
在塔拉的叙述中,我感受到这个家庭的氛围是令人窒息的:她的童年由垃圾场的废铜烂铁铸成,那里没有读书声,只有起重机的轰鸣。不上学,不就医,是父亲要所有人坚持的忠诚与真理。父亲不允许大家拥有自己的声音,大家的意志是他眼中的恶魔。
毫无疑问,最终的韦斯特弗博士,就变成了父亲眼中的恶魔。塔拉成长的代价是和家人断绝联系,就和那个失联20年的北大博士后一样。塔拉已经不是当初那个被父亲养大的孩子,但父亲依然是那个养育了她的父亲。孩子叛逆的背后,其实都是因为孩子一直在成长,但父母却是固定型思维。
你我都曾经是父母眼中的“恶魔”,但如果没有成为“恶魔”,我们根本无法找到未来的自我。塔拉的父母养育了七个孩子,其中有三个最终走出大山,成为博士,脱离家庭,过着自己想过的生活。而留下来的四个,不得不继续为父母工作,继续受到父母意志的支配,每天生活在暴力与恐惧中。
教育让塔拉能像鸟一样,从更高的视角来看待自己,让她能够理解和接纳原生家庭对自己的影响,摆脱旧的自我,重塑新的自我。对于她而言,这才是教育的意义。
对于我们而言,教育的意义也是如此。教育让我们接纳不那么完美的自己,然后指明某个方向,给予我们改变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