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的碎片时间看完了《孤独小说家》,看结局的时候正好是从婆婆家过完节回自己家。关上kindle,平躺在床上,再细细回味故事的情节和一些暖心的细节,对比故事的结局,心情有些怅然若失。打开电脑,去豆瓣评分,心里的分数是3.5,相比较之前网上热推的暖心小说《岛上书店》、《解忧杂货店》等,故事情节和语言都过于平淡,而且封面的那句很燃的宣传语:“十年前的梦想,如果还没有熄灭,就让它永远燃烧吧。”又和如白开水般的故事情节形成了鲜明对比,但鉴于书中那些对于孤独的写作的描写,又着实喜欢,就打了4分。
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位出道十年的小说家青田耕平,除了第一年拿了新人奖后,后面就一直寂寂无名地写着,一年2本的节奏,但出版的书从未加印过,销量也平平,仅够维持生活。但耕平“ 为了儿子,也为了自己,就算没有丝毫写作才华,无论如何也必须坚持下去。如果连小说也失去了,那自己还剩下什么?有时间去嫉妒自己的同行,去哀叹自己的悲惨,还不如拿起手中的笔多写一句一行。一个没有才华没有灵感的人有资格轻言放弃么?”,最终以自己与儿子的故事为原型的小说《父与子》获得了直本奖。(其实这里才是我最想对这本书吐槽的地方,是为了要证明坚持的意义还是为了故事结局的圆满,就硬要颁个奖来肯定么?)
耕平是个很勤奋的作家,可一直不是很被市场认可,虽然写的过程很痛苦,结果也一般,但对于他本人,其实是非常享受这种写作的状态的,最打动人的就是这份单纯的喜欢。
“ 在这个狭窄而又宽阔的世界里,窝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可以写写自己喜欢的小说,虽不见得有什么大成就,或许也不失为一种幸福吧。”
“ 作家能做的,不就是写的时候全力以赴么?写完之后就只能等了。”
“作家就是这样,无论已经写完多少部,写下一部的时候,还是成天被不安和紧张包围,冥思苦想着该如何突破上一部的极限,以至于丝毫不觉得轻松了稍许。”
“ 对作家来说,想象力这种东西,可以在创作的时候让人文思泉涌,也可以在自信丧失的时候让人备受煎熬。”
“ 一个作家,不论经历过多少辛酸艰苦,若将这些情感直接写入作品,他便不能称之为作家。作家在创作中只能利用现实世界中的某些元素,创造另一个风格迥异的世界,这与纪实文学完全不同。”
还有一段关于作家读其它作家的作品的描述,也非常精彩:
“ 写作是一个重体力活儿,需要脑力和体力两面开工,正是因为深知写作所花费的脑力和体力,读其他作家的小说才更加有趣。写得好,会激动得禁不住拍手赞叹;写得不好,也莫名同情一番,告诉自己将来说不定也会犯同样的错误。创作是一次次没有安全网的高空走钢丝,一个专业作家看同行的作品时,不会像业余读者一样因一词一句就一棒子打死一部作品甚至否定作者的人格,他审视作品的目光更为温和公道。”
小说的另一条线是耕平的生活线,耕平的太太四年前意外车祸去世,留下了他和儿子小驰相依为命。小驰是一位非常懂事且敏感的孩子,对于爸爸的情绪的捕捉和关怀都非常的细致到位。在太太去世后的四年里,也有一些女性角色出现在耕平的生活里,包括酒吧服务员椿、书店文艺柜负责人和后来岳母介绍的老师奈绪,但始终无法替代太太久儿的位子。这里,最出彩的是在耕平调查太太到底是自杀还是意外时,在儿子房间发现太太去世前4天录的视频,然后回忆起自己在太太去世后的情感描写。
“ 耕平终于决堤,是在头七之后,一个暖洋洋的初夏晴朗的清晨。把小驰送出了门去上学,洗完了碗筷,来到盥洗室刷牙,正当他伸手去拿牙刷的时候,却发现玻璃杯里还插着久荣那支淡蓝色的牙刷。 没有任何理由。只是眼泪像被引爆了一般止不住地往下流。一边刷牙一边哭,看到天上的太阳也哭,看到客厅里的沙发和圆桌也哭,突然发现,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东西都是由悲伤组成的。泪水总能盈满眼眶,真是不可思议。虽说脸的某处有个泪腺,但那个地方可以贮存这么多泪水么?他在心里的某个角落冷静地思考着这些问题,却仍然无法阻挡决堤的泪水。 不知不觉已经足足哭了两个钟头,他觉得头很痛,于是放下手头的原稿,走进还没拉开窗帘的卧室睡了。从那以后,他再也没因为久荣而哭。只是像这样想起时,那种灵魂、内脏全被掏空的感觉便会再次萦绕不散。 死,只是不在了。绝对地、永远地不在了。仅为了那一点事便如此悲伤,这是为什么呢?”
最后,以书的最后耕平的获奖感言与大家共勉:关于书籍,关于坚持,关于写作。
“我想在场的各位,应该都有被书籍拯救过的经历。在生活苦不堪言的时候,在人生失去方向的时候,在厌恶一切的时候,无意中拿起一本书,它能推你一把,让你迈出新的一步,让你产生重新面对社会的勇气,连一本滑稽可笑的书里,也有拯救生命的力量。我非常荣幸能一直不舍不弃坚持写到现在,感谢书籍世界带给我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