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会作诗。题目这一句就相当的蹩脚,可是对于题目里说的这件事儿,我实在想不出哪句“不蹩脚”的话来形容。
昨天看到了一个视频,说是某沿海城市的基层社区,让志愿者给居家隔离的外国人提供人性化“一对一”服务。包括每天替这些隔离的外国人取快递,由外国人出钱,志愿者跑腿买食材。视频中的志愿者还透露有时候自己都顾不上吃饭,要先把他们(外国人)的饭解决了。
下面的评论区很多网友不淡定了,纷纷对该地社区的做法表示质疑、鄙视和冷嘲热讽。
你可能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要对外国人如此特殊的“好”?不对他们如此特殊的“好”,行不行?
这事儿涉及到“面子”和“里子”。有些人怕被带上破坏城市国际形象的帽子,那就得往死了要“面子”,那就要多务一点儿虚。城市形象不是因为你提供了“一对一”服务就能提高了。国家形象大不大?美帝分分钟黑掉你没商量。北京也没提供过“一对一”服务,外国人该来还是来,该投资还是投资。有些事儿想多了,真就容易变成意淫。
我认为“里子”的问题比“面子”更严重,因为大多数要“面子”的人,都是“里子”有问题。
先说说这种“一对一”服务是典型中国式家长思维:不管你需要不需要,上来就是我认为……我想你应该……,你最好什么事儿都按照我给你设定的程序和标准去做,你以后就应该变成我们……视频里被访的外国人表示,不让他们自己取快递让他们感到很不舒服,当地社区的这种服务让独立性更强的外国人更不习惯。我们什么时候能停止做这些费力不讨好的事儿呢?
现在境外疫情严重,现在国内反而是最安全的地方,这些入境的外国人不说是来逃难的也差不多了。现在这个时点上,没人求这些外国人到中国来,而作为主人的我们却习惯性地哈腰,说奴性这两个字有点儿过了,但这确实是让很多网友很不爽的地方。
再说说公平的事儿。“一对一”服务挤占了国内的公共资源。这个时候很多辖区内居民甚至是自己的亲人也需要照顾,大家还记得前一段时间父亲被隔离,智障孩子被饿死家中的惨剧吗?为什么就一定要抽调人手优先去照顾有手有脚,健康活泼的外国人?公共资源是不是应该用到最急需的地方?
志愿者没有工资,还要冒着被感染的风险去给外国人当廉价的保姆和佣人,把志愿者当成最最廉价的劳动力,这样就公平?这事儿还能有下次?
有一句话说得好,疫情就是照妖镜,镜子里有人看到了人性,有人看到了背后站着魑魅魍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