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微、慎独为什么重要

慎微、慎独,这是古人,尤其是贤德们特别在意与讲求的。

《国语·周语》有云:慎,德之守也。这是做人的本分,有百利而无一害。慎独,我国历代君子将其奉为修身、养性之圭臬。

细忖之,慎微、慎独皆为求清正。每一个汉字的组成结构部分,往往都包含着丰厚的意蕴。“正”字即由“一”与“止”构成,故其本义乃“守一以止”。东汉许慎《说文》讲:“正,是也。从止,一以止。徐锴曰:‘守一以止也。’”

俗话说:“出家如初,成佛有余。”可见“止一”不易,“守一”更难!何以更难,难以持久。

关键在细节,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贪小而为之。细节里出清廉,细节里也出贪墨。

《资治通鉴》有云:“尽小者大,慎微者著。”于“微”,明代思想家王阳明有独到见解:“克己必须要扫除廓清,一毫不存方是,有一毫在,则众恶相引而来。”其意,要求人们讲修养时不仅要讲大节,也要注意小节,决不给自己留一丝一毫的死角。一念疏忽是错起头,一念决裂是错到底。

封条贴得牢 徐进 / 绘

古人都很讲究慎己所好。不过,拿到当代,慎己所好就会立于不败之地了吗?还远远不够。因为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古今一“律”。

高官也好,循吏也罢,显露甚至炫耀自己的兴趣爱好,就很容易被人看在眼里,如若被别有用心者投其所好,这一“糖衣炮弹”不是一打一个准儿吗?于此,古人亦悬一“明镜”,可资借鉴。

据说身为九五之尊的清朝皇帝吃饭,就有“吃菜不许过三匙”的家法,皇帝如果吃哪道菜超过三口,执法太监就会高喊一声“撤”,这道菜就立即撤下去。这样做一是怕有人下毒,更主要的是怕让太监或者大臣们知道,会因此邀宠,用口腹之欲来讨皇帝喜欢,做出些犯规、逾矩的事来。

当然,隐其所好,是廉洁清正之自觉者的追求,其他之人包括一些“易生病”与“易生菌”者,其所好瞒也瞒不住,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这就需要和自己的初心照照镜子,想想出发点在哪里,看看自己有没有跑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我是黑夜里大雨纷飞的人啊 1 “又到一年六月,有人笑有人哭,有人欢乐有人忧愁,有人惊喜有人失落,有的觉得收获满满有...
    陌忘宇阅读 8,608评论 28 53
  • 人工智能是什么?什么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吗?以后人工智能技术真的能达到电影里机器人的智能水平吗...
    ZLLZ阅读 3,934评论 0 5
  • 首先介绍下自己的背景: 我11年左右入市到现在,也差不多有4年时间,看过一些关于股票投资的书籍,对于巴菲特等股神的...
    瞎投资阅读 5,792评论 3 8
  • ![Flask](data:image/png;base64,iVBORw0KGgoAAAANSUhEUgAAAW...
    极客学院Wiki阅读 7,403评论 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