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前几天,本狗偶然看到北大未名BBS上一篇长帖,叫《凭什么我辛苦二十年,现在却比别人差那么多》,引起了高校圈激烈的讨论。
一位北美化学博士在帖子中抱怨,自己从小努力学习,考上北大,然后出国深造博士,辛苦忙碌了这么多年,临近毕业关头却感到人生艰难。明明自己从小都是作为家长同学口中“别人家的孩子”,一路按照社会的期望走来,如今竟然不如从小一起玩耍的, “吊儿郎当”的码农小伙伴生活滋润,于是开始抱怨社会不公,自己的努力有个卵用。
本狗想想自己大学辍学回家开淘宝店然后轻松年入百万的高中同学,一边读书一边做天使投资成功走上人生巅峰的小伙伴,不由得两眼一黑,落下泪来。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曾几何时自视成绩好受老师欢迎的你,认为去顶尖大学就能成为人生赢家的你,曾经看不起那些创业乱折腾的“傻逼”的你,才发现以前瞧不上的那些人,如今你都追不上了。
“对象找了吗?你看那谁孩子都两岁了,你当年不是比他优秀多了嘛?”
“房子买了吗?车子有了吗?你看那小时候不学无术的那个谁,房子也买了,车子也买了,你当年不是比他优秀多了嘛?”
“你现在年薪多少啊?你看那谁,工作小几年,都已经成区域经理了,你可要努力啊,你当年不是比他优秀多了嘛?”
一直在羡慕与赞叹中成长的你,怎么也想不明白到底哪里出问题了——
“如果找了这么久还找不出错误的源头,那可能是从一开始就走错方向了”
假性目标与真实目标
系统性解决任何问题的第一步,便是明确目标。听过南辕北辙的道理,目标错位,走得再远,只能离目的地更远。
大多数时候,瞎忙一通然后一无所获的原因可能是没有明确目标,也可能是将假性目标当做了真实目标。在实际生活中,假性目标往往都是实现真实目标的手段之一,把假性目标当做真实目标,也就是把手段当做了目的本身。
举个栗子:
中国的父母经常对孩子说:“你要好好读书,考出个好成绩,上个好大学,读个好研究生,然后最好出国深造读博。”
请问这段话里哪些是真实目标,哪些是假性目标?
很不幸,这段话内的目标设定,本狗认为全部都是假性目标。
好好读书是假性目标,通过读书增长知识,拓宽眼界,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才是真实目标;上什么类型的学校都是假性目标,利用不同等级的教育平台,实现人生阶段性的成长与自我价值的探索才是真实目标;出国深造读博也是假性目标,发现自己拥有推动人类知识边界的理想,通过读博期间的对某一领域的深入钻研打开学术研究的道路才是真实目标。
然而可悲的是,在中国的教育观念里,有无数的家长和孩子将这些目标当成了真实目标本身。虽然教育的意义或许对每个人都不一样,但是上什么学校读什么专业,这些都只是教育的手段,帮助个人了解世界,探索兴趣点,自身价值与社会意义,这些才是教育的目的。
本狗曾经看到北大未名BBS上一位化学博士抱怨,自己从小努力学习,考上北大,然后出国深造博士,辛苦忙碌了这么多年,临近毕业关头却感到人生艰难。明明自己从小都是作为家长同学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一路按照社会的期望走来,如今竟然不如从小一起玩耍的,“吊儿郎当”的码农小伙伴生活滋润,于是开始抱怨社会不公,自己的努力不如选对时代发展方向。
本狗对此表示完全不赞同,甚至感到深深的悲哀。一个北大毕业,读完博士接近30岁的人,竟然不明白自己生活的真实目标是什么,被家长与社会设定的假性目标所蒙蔽。诚然信息技术行业正处风口,自己判断力缺失的锅却不能让社会来背——“人丑不能怪社会”嘛。
再来一个栗子:
本狗是个游戏玩家,游戏作为一个确定目标的系统,大多数时候目标是很明确的,然而也有误导人的时候——比如著名的撸啊撸与DOTA中的一个著名困境:
击杀英雄和破坏防御塔,哪个才是真实目标?
击杀英雄能取得经济优势,拿塔也能取得经济优势,然而这个游戏的目的是拆光对方的所有防御建筑,所以答案也很明确了,拿塔才是真实目标,击杀只是手段。
我见过太多搞不清楚目标的玩家,以击杀玩家为主要目的,在人头数领先的情况下被对方拆光基地遗憾告负。
如何有效区分假性目标与真实目标呢?首先,我们要谈谈如何识别可能的目标。
显式目标系统与隐式目标系统
之所以要先谈目标识别,因为我们很多情况下处在不同的目标系统中。
举个栗子:
游戏是很直接的显式目标系统,大多数情况下游戏会主动介绍这个游戏的目标,虽然达到游戏目标的手段会多种多样,但一般这也是游戏的乐趣所在。同样,在考试这个单纯的目标系统中,拿到高分就是首要的目标,整个系统的评价体系单一,我们不需要花费心思发掘真实目标。
总而言之,显式的目标系统从一开始就告诉系统用户目标,从而至少避免了一定程度上的南辕北辙。
真正的大坑是隐式目标系统,这种系统没有明确的固定的评价体系,也不会告诉用户正确的目标,一般来说也没有唯一的目标。
人和人相处,根据人际关系的不同以及相处目的的不同,有着完全不同的处理方式。和女朋友谈恋爱,你的目标是让她开心吗?是让她幸福吗?又或者是让她独立自主,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生活呢?某种程度上来说,如果要让她独立自主,可能某些时候又会让她不开心,这就是实现不同目标的矛盾之处。
人生本身或许就是每个人都正在参与的,规模最庞大的,持续人一生的隐式目标系统。在这个系统里,除了出生与死亡是固定的,没有任何关于目标的提示,评价体系也随着时空的不同而多种多样,于是怎样在这个系统里寻找真实目标,就是人一生都将追问的——
我是谁?
我从哪里来?
我到哪里去?
你看,古代的先贤们老早就想到了这个问题,接下来我们要尝试用一种方法,在隐式目标系统中帮助确定真实目标。
检验假设与快速迭代
著名的《麦肯锡方法》在如何建立解决方案的一章里讲到了三个关键点:
1. 以事实为基础
2. 严格的结构化
3. 以假设为导向
我们同样也可以将这三点运用于为目标选择建立解决方案。
首先,收集有效而全面的事实基础,这是建立目标的前提;其次,结构化分析可能存在的目标,它们相互独立,又完全穷尽可能的覆盖方向,这样就会很有助于我们区分真实的目标与假性的手段;最后,也是目标测试的最重要的一点——假设检验,其中假设检验又分三点:
1. 定义最初的假设 (确定假设的内容与范围)
2. 创造最初的假设 (搜集关于假设的信息,具体化假设的关键驱动因素)
3. 检验最初的假设 (可行性检验)
离开事实与例子的框架或概念总是枯燥无味,且缺乏说服力,下面我们还是拿之前的反复被本狗诟病的中国教育的例子,来着重分析假设检验区分假性目标与真实目标的过程。
首先假设本狗认为出国读博是本狗的一个真实目标,接着我们尝试开始结构化分析——本狗为什么有动力要达到这个目标呢?这就是所谓的关键驱动因素。
1. 是想要为人类科学做出不可估量的贡献吗?很遗憾,本狗智商就这样了,也没有那种为了知识忍受寂寞的能力,排除这个选项。
2. 是想要出国留学,但又要省掉出国留学的费用,同时心甘情愿以很廉价的工资在实验室给老板打工五年吗?别想了,你特么在逗我?排除这个选项。
3. 是想要借助这个机会研究行业,同时在读完之后有机会从更深刻的角度发展吗?诶,这个选项好像是很有可能呢。
那么接下来进入假设检验环节吧,读博是一个至少需要付出五年时间的决定,约占人生的1/13,我们值得付出一些成本来测试这个事情是不是可行。于是本狗选择了通过学术交流的形式(对于有志于读博士的同学们应该不算是一个很难的方式),到大学的博士组里参与了半年研究,发现与其在读博士的时候研究行业,不如直接进入行业去钻研,想要在读博的时候心系行业,未免太舍本逐末了,于是就否定了这个假设。
于是这样一个小阶段就宣告完成,本狗也完成了对一个假性目标的检验,同时也在分析过程中可能触及到了真实目标的部分(想要更快接触真实行业),从而能更好的帮助自己剥离混杂在各种假性目标中的真实目标。
另一个本狗还想要小小提到的便是快速迭代。在人生发展过程中,上面的一个检验只能算是一个小阶段。在不同的时空阶段,每个人可能会有对于目标的许多不同的想法与假设,快速迭代与反复调整自己的目标,建立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不断更新自己的短期目标与修正自己的长期目标,在分别手段与目的的道路上,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