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西南方言杂谈-油漆路

笔者小时候,也就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是在鲁西南一个村庄里长大的,当时的交通道路都是黄土路,只是黄土道有宽、有窄而已。一到下雨天,道路就成了泥窝了,都是蹅着走路,一不留神就澎一身泥。到了干旱天气,小风已刮,醭土贴着路面往上卷起,顺着风向波浪状、打着旋前。这时你若顶风而行,很容易就弄得灰头土脸的。

笔者所在的村庄是个集,在鲁西南平原村庄里属于大一些的村庄,在公社时期,曾是一个“管区”所在地,所以村里街道是用黄沙土、熟石灰、沙组合成“三合土”夯实的路面,在周围村子里属于“高档”路面了,相对于黄土路平整、耐用得多了。

应该是到了上七年级时,到公社所在地的学校去领“会考优秀奖”奖状时,才第一次见到当地人口中说的“油漆路”。第一次见到“油漆路”给我的感觉是黑黝黝的,光溜溜的很平整,脚踩在上面有点软的感觉,有的地方路面都能照人,真好。在往来走“油漆路”时,我跳下老师的自行车,跟着老师的车子跑起来,满足一下好奇心。

现在,我已离开成长的地方快四十年了,据儿时伙伴给我发来的微信,了解到当地早已实现“公路村村通”,主要道路都是“油漆路”,街道上的“油漆路”又宽又厚,街道两旁至少盖的是二层小楼,路上往来小汽车越来越多。见到家乡变化巨大,深感自豪。

上文提到的“油漆路”,是一个方言熟语,当地人对“柏油路”或“沥青路”的一个俗称。据说,现在家乡年轻人都不知道“油漆路”这个词语了,这证明了随着社会发展,有些方言俗语是会淘汰的、有些新方言会产生的,方言是动态的客观规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当街”是一个汉语词语,在北方方言中经常使用,它有两个意思,一个是“临街,临近街道”的意思,出自唐代诗人、文学家元...
    一两茶叶阅读 1,217评论 3 11
  • 在《汉语词典》中,“石滚”的解释是“拼音shígǔn,亦作‘石磙’,石制滚压农具。”的意思,明代书画家马愈撰写的《...
    一两茶叶阅读 2,362评论 2 17
  • 鲁西南地区,平原居多,大一点的村庄,都会围绕着庄子挖一条深沟,挖出的土一般接着沟内沿堆成寨墙。有的村庄设两个寨门、...
    一两茶叶阅读 755评论 5 25
  • 以前,在鲁西南农村,每当傍晚时分,在一些房屋里会传来“哦哦哦,睡(这里的睡在鲁西南方言里读成fui,这也是鲁西南地...
    一两茶叶阅读 1,153评论 1 13
  • “问事”一词,有人说来源于《墨子.七患》“君自以为圣智而不问事,自以为安强而无守备,四邻谋之不知戒,五患也”一句中...
    一两茶叶阅读 799评论 0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