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到这么一段关于儿童羞耻感的文字:
“羞耻感通常会导致儿童撒谎,一般不他们内心的脆弱和对被拒绝的恐惧。撒谎可以保护儿童和青少年,使他们不必面对沉重而强烈的羞耻感,这种羞耻感会引发自我憎恨和自我拒绝的感受。由于儿童不顾一切地想要保护自己免遭羞辱,他们可以把谎言说得如此令人信服,以至于连他们自己也相信了自己所说的谎言。”
我家五岁小儿成长过程中的两件撒谎事件,便能很好地解释清楚了。
第一件事,是在他刚进入幼儿园小班一个月左右。有天放学接他时,主班老师告诉我:“今天孩子自己在过道里不小心摔倒了,但是他说是某某小朋友推倒他的。幸亏刚好有老师看到了,要不然就说不清楚了。” 我的第一反应是,这孩子怎么会撒谎了,而且还污蔑别人。回家路上,我问他摔跤的事情,他也说别人推的,我说老师看到的是你自己不小心摔的哦,他想了想,否认了,我便也没在细说,就这么让它过去了。
现在看来,小儿自尊心强,总觉得自己很厉害,所以突然在公众场合不小心摔倒这样的事情,在当时的他心里,应该是比较丢人的一件事情了吧,为了维护自己的羞耻感、脆弱感,撒谎了。庆幸自己当时并没有上纲上线的细究。
第二件事情,是在今年春节里。年初五,他跟着姨妈去了姨夫的父母家玩,姨夫的母亲给了他一个新年红包。晚上回来,他没告诉我。年初六大家一起吃晚饭的时候,我姐告诉我昨天孩子拿到了一个红包,问我可知情。我便问小儿,他很认真地说:“是有一个红包,但是我没有要,我把它还给姨夫了,因为姨夫今天出去工作了,我想他一定是需要用钱的。” 我们一桌人都惊呆了,我差点就信了!!我姐明确地表示他瞎说的,红包还在他衣服口袋里。为了一探究竟,我便去翻孩子口袋,孩子不肯,嘴里反复说着:“没有了,没有了,没有的,我已经给了姨夫了……”。很快,我在我姐的明示下在孩子口袋里拿出了那个红包,大家哄笑,有说他可爱的,有说他竟然撒谎的。我给他看红包,并问他,这不是红包吗?是昨天你拿到的这个吧?他尴尬地笑笑。我姐说孩子还小,有些事情还是说不到的。但是我却对小儿的这套“谎言”刮目相看。这套“谎言”里,不仅证实了自己确实有拿过一个红包,但又马上说明红包已还回去及其做法的原因。但我却无法理解才五岁的他,怎么就编出了这套“谎言”。
现在我明白了,过年前,我跟他聊过红包的事情,告诉他现在我们长大了,也懂事了,不太熟悉的人给的红包我们就礼貌地拒绝。当时他答应得很好。现在想来,其实,他内心里还是很想要红包的,因为他知道里面的钱可以买他自己喜爱的物品。所以当他看到不熟悉的人给他红包时,他第一反应是自己长大了懂事了不能要了,嘴里拒绝。但别人往他口袋里塞的时候,他的欲望就在这半推半就中战胜理智了。这样他内心就矛盾了,就有了羞耻感,谎言自然而然就来了。
书中写的应对方法是:“作为一个成年人,回应儿童撒谎的方法是使用爱和同理心,要么暂时忽略它,要么温柔而缓慢地伸出你的手,并伴以一种充满同理心的回应,如讲一个自己小时候因为害怕而撒谎的往事。重要的是,儿童需要成年人耐心地等待,而不是以一种对抗的方式挑战他们,因为这个过程充满了恐惧,面对你作为成年人所拥有的能伤害他们的力量,他们需要爱和鼓励,这样他们才能冒着受伤的危险说出真相。”
再次庆幸在这两件事情上,我并没有做出过度的反应,更没有给他贴上“撒谎”的标签。有时间的时候,多看看书,真的是极好的习惯,获益匪浅。今晚陪小儿入睡时,有话题聊了。❤ 2022年,我们一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