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跟几个同事聊天,他们说太忙了,忙的连水都喝不上。
仔细看一下周边的人就知道,基本都忙的不可开交。而我的同事们,我发现所谓的忙,其实打开表象仔细思考一下,就会恍然大悟,你之所以这么忙,事情又多又杂,就是因为效率低,为啥效率低,是因为没有意识提升效率,即缺乏思考造成的。
这么忙,效率这么低,无非两种情况:一种是相同的事情重复乱忙,一个是不同的事情又多又杂。
1、相同的事情,做了一遍又一遍,从来没有想去形成模型文档模版甚至去分享培训,进而影响需要你做事情的上下游们,效率自然就会提高。让那个事情不是独立的个体,而是自己模型能力的练习机会。
2、不同的事情,之所以忙,说明你还没有高效率的能力,用产品的话说就是没有生死功能,或者说高价值的被需要能力。因此别人就很容易找你做谁都能做,者说没有成长力的other工作了。
无论是做得多,还是做的专,之所以这么忙,就是因为效率低造成的。不同事情的忙,事情做的多和杂,说明别人交给你事情的时候,认为你每件事情的效率都差不多,或者说你干啥都一样,即:
你没有特别强的专业能力,因此什么other事情都过来了,
思考即价值,思考即效率。
有的人说我没有时间思考,其实恰恰相反,正因为你这么忙,才更需要思考,明明一个小时做的事情,你却做了一天。为何不想想,寻找原因,寻找规律和模型。
知道这个道理,就要提前想清楚自己应该提升什么样的能力,把什么样的事情做的效率更高,在不断的练习中形成自己对于某些事情的更高效率。
只有想清楚这点,你做事情杂的程度才会收敛。因为寻找你帮助的人就会知道你做哪方面的事情更高效,老板也会知道,你做什么事情让公司受益更大,这样你就成为一个有专业能力,有专业模型的人了,工作即成长,成长即工作,闭环就这样形成了。
在这个打拼的时代,思考是多么奢侈又是多么廉价的一件事情,但就是没有几个人认识到这其中价值,更不用说践行了,每个人听过很多道理,点点头,回头又继续惯性的去走自己的路了。
我们总是随机的惯性的去执行别人的想法,最终缺失去了自己的思考,一日如一日,一年如一年,看似打拼,看似奋斗,终究没有奋出个啥,终究没有拼出个啥来,究其究竟就是因为你没有从忙的过程中,习得更加专业的你,更加高效的你。
因此,因为忙,所以更要思考:忙了什么,哪些是重复的,哪写是对自己长期成长更有价值的,寻找专业求助,开始思考并练习,抓主要矛盾,把专业的能力尽快培养起来。
人海中,你就成了价值唯一,你的多事杂事就会减少,因为这些事情会有更多的人去帮你做,而你做的事情会变得更加聚焦,你已经进化成专家了。
你的能力产生的价值开始出现复利,被需要的人更多,进而形成了自己的定价权和竞价机制。这便是成就,这便是忙的价值。
今日思考,不求绝对,但求养成思考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