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没事不找老师的家长,孩子刚上学我就觉得,老师不找我,就说明孩子在学校一切顺利。但孩子上小学的第三周,我终于接到了班主任的电话。
班主任老师习惯性的先扬后抑,肯定了孩子这两周在学校的表现,遵守规则,积极配合老师指令。唯一的问题出在书写上,6或3会写反,卷面不够整洁,字写得太扭曲。
虽说给孩子报了很多课外班,但书写方面我确实没怎么上心,一是孩子没有强烈的学习需求,另一方面也觉得孩子的手部精细动作还在完善中,担心过早让孩子练字,会影响他的学习兴趣。
但现在看来,孩子写字确实是问题重重。数学随堂测得过100分,也得过班里最低分。丢分的点,就是卷面不整洁,连线太乱。这段时间我也一直在盯着孩子练字,练控笔,希望能有所收获。
班主任的这通电话验证了资深优秀教师王莉的结论。王莉是北京市级优秀教师,曾获北京市最高级别“紫禁杯”优秀班主任称号,有20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
王莉老师说,在小学阶段,特别是一到三年级,学习习惯的养成是最重要的学习任务。比如上课专注,做事有序,这些好习惯都将陪伴孩子终身。有5大习惯是需要父母在家引导孩子养成的,父母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要有意识的引导孩子养成这些好习惯。
第1个习惯:独立整理书包
说实话,刚开始我不觉得让孩子自己整理书包是什么大事,但班主任老师每天在群里布置作业,都会加上一句,让孩子自己整理书包,我才开始认真对待这件事情。
整理书包看似一件小事,对孩子今后的发展却有很大影响。让孩子整理书包,是对物品收纳能力的锻炼,也是对孩子的逻辑思维,动手能力及做事态度的训练。
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父母要有耐心,先指导孩子整理书包,教会孩子整理书包的思路,让孩子慢慢独立完成,最后形成自己的收纳习惯。
第2个习惯:良好的书写习惯
我接到班主任老师的电话,就是因为孩子没有建立良好的书写习惯。良好的书写习惯包括字的笔顺结构,卷面清晰,在低年级正是养成这些好习惯的最好时机。
关于书写的知识,老师会教授给孩子,但在写的过程中,老师很难纠正班里的每个孩子,相比之下,家长在家里一对一的看着孩子,才更容易纠正孩子。
孩子在低年级写的作业比较少,字也相对简单,我们要督促孩子按正确的方式完成,从小用正确的方式书写,胜过高年级问题严重之后再纠正。
第3个习惯:认真完成非书面作业
孩子每天的作业除了书面的,还有非书面的,比如语文和英语的朗读、背诵、预习等等。
非书面的作业,老师没办法全面检查。如果父母在家也没有督促孩子完成,孩子就不会认真对待了。长时间不做阅读预习朗诵这样的非书面作业,会影响孩子的语感,阅读能力和素材积累。
所以在低年级,家长要认真对待非书面作业,让孩子养成认真做作业的好习惯。课文该朗读的要朗读,该背诵的要背诵,预习复习一样不能少。
第4个习惯:自主思考
很多孩子做作业遇到,第一反应就是喊妈,因为妈妈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一旦喊妈成了习惯,妈妈不在身边,孩子遇到问题就只会逃避了。
在低年级,家长要引导孩子思考,提升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可以让孩子给我们讲题,让孩子想一想老师上课是怎么讲的,类似的题目怎么做的。
引导孩子思考,寻找解题方法的过程,就是孩子自主思考的过程。同时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对做错的题目,不理解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夯实孩子的基础。
第5个习惯:做事有效率,不拖拉
孩子在低年级的作业比较少,即使孩子拖拉磨蹭,有一两个小时也能完成。但到了高年级,正式作业都要用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才能完成,如果孩子还是磨蹭拖拉,就真的要写到半夜了。
所以在低年级就要让孩子养成做事有效率不拖拉的习惯。比如等孩子放学回到家之后,要让孩子洗手换衣服,在安静的环境中独立完成作业。
给孩子布置简单的学习环境,书桌上只放写作业的必需品,过多的学习用具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引导孩子按一定顺序做作业,一个科目一个科目的完成,不要一会儿写数学,一会儿学语文,交叉做作业容易降低学习效率。
对低年级的孩子来说,父母积极肯定的评价非常重要,肯定孩子的进步,不吝啬鼓励,同时也要做到客观公正,不要变得没有原则。
给孩子相对自由的环境,但不要无限制的给孩子宽松的氛围,比如一边写作业一边玩,这是要坚决制止的。
低年级的孩子做作业时间长是正常现象,我们要尊重客观事实,针对孩子的具体情况,引导孩子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
在该培养习惯的时候给孩子硬灌知识点,等到孩子该学习高难度的知识了,不良习惯就会跑出来扯后腿,根基不稳,学习就变得越来越艰难。
小学是孩子学习的基础,父母的陪伴方式,会决定孩子基础的牢固程度。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帮孩子打好基础,孩子才能长成参天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