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顾名思义,“短小精悍”,浓缩精华。教师需要在5-10分钟,将一个知识点、考题、重点、难点等制作成一个微视频,以供学生点击学习。
微课的定义看似简单,但是很多教师进入一个误区,认为将课堂教授的内容简单切割成5-10分钟的微视频即可。这样的“微课”本质上与传统课堂没有什么区别,既增加教师的工作负担,又体现不了微课短小精悍的特点,得不偿失。
突破还是守旧,这是个问题!解决任何问题,都需要明确三步法:“what”、“why”、“how”,今天学林君为你分析“微课是什么”这个问题,带你走出制作微课的误区,助你一臂之力,成为新一代知识型网红。
制作微课之前,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把控时间
关于微课时长,在业内有不同的说法,但普遍认为微课控制在5-10分钟是最佳的。时间太短,教师很难将一个知识点讲透;时间太长,又会让学生兴趣减退,注意力不集中。那么教师如何在5-10分钟的微课上,把一个知识点讲解透彻,为学生解答疑难呢?由于微课与传统课堂的教案设计不同,课堂节奏差距太大,导致这个问题让许多教师为之苦恼。嘿嘿~别担心,继续让学林君为你解答疑惑!
2、教案设计
有些教师误认为,把45分钟的传统课堂分割成4、5个微视频,就是微课。然而,这是错误的。这好比,导演把一部电视剧分了几十集播放,不管时长是多少,依然改变不了它们是电视剧,而微课就相当于一部电影。不知道学林君的这个比喻,有没有让大家更能理解何为微课?如果希望能够在传统课堂与微课之间快速转换思维,大家可以去看看那些根据电视剧改编的电影,细细感受其中的奥秘,思考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将最重要的内容精炼无误在微课里呈现出来。
3、互动技巧
在传统课堂上,教师面对的是一群活泼的学生;而在录制微课时,教师面对的是一台台冷冰冰的机器。虽然受众都是学生,但是传播过程却有很大的区别,没有回应的机器让教师在录制微课时经常不知道如何把控语速和节奏。那么,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课堂上多关注整体学生对每一个知识点的吸收程度与反馈情况,将每个需要互动、停下来给学生内化的节点记录下来,运用到微课上。
微课异于传统课堂,可以通过视觉切换,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教学思路学习。那么如何把握视觉切换的规律呢?相信很多教师都会问这样的问题!学林君之前也苦恼于这个问题许久!后来发现只要我们在制作微课之前,把教义细细解剖,把重点标注出来,再思考这些重点是放在PPT上展示还是通过教师的话传达出来?如果,放在PPT上,那就需要在教师讲这个重点时,视频的视觉切换成PPT,教师的通过语言再做补充;同理,如果教师希望通过语言为学生讲解重点,就需要把视觉切换到教师本身,让学生关注教师。
录制一个5-10分钟的微课看似很繁杂,但是能够在短时间内锻炼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优化教师的教学技巧,让教师快速在能力的层面晋升为名师。
4、教师风格
每个教师刚授课的时候都是处于摸索阶段,迷茫而又不能让学生看出破绽,很闹心有木有?由于个人风格不是你想模仿就模仿得来,学林君曾经也是小白教师,所以学林君就回想十几年的学习生涯,回味我的老师们在课堂上是怎么教我的,所以好的、坏的教学方式都学一遍,勉强撑过一段时间。但是,后来学林君发现学生比较喜欢有个人风格的教师,更能接受那些性格突出教师的课程,这就是为什么新东方总招聘那些特立独行,有自己一套的教师。因为学生喜欢!!!所以,你大可以放心按照自己的喜好在课堂展示个人魅力,当然这是在坚守教师职业操守底线的基础上。
5、学生心理
细心的教师一定能够发现,以上每个点都是围绕“以学生为中心”展开论述的,如果教师能够很好地把握问题的根本点,那制作微课就事半功倍了。在传统课堂上,由于学生受限于固定的课堂以及严格的校规,即使不喜欢某些课程仍要硬着头皮上课,这也慢慢让教师有了优越感,自顾自地讲授,忽略学生的课堂反应。而微课恰恰相反,如果学生因为该微课无趣,中途停止观看微课,那么这次的教学是无意义的,而教师也白用功。
当一名教师,掌握好《教育学》与《心理学》是最基本的要求。学林君想问,有多少教师是真切地掌握了《心理学》的知识,并且将《心理学》的理论运用在平日的教学当中?学生也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心理诉求,试问有多少教师敢布置少点作业,抽空和学生面对面坦诚交流?
好啦!今天的干货分享就到此结束啦~接下来,学林君会继续为大家写干货,分享为什么要制作微课、怎么制作微课、怎么投放微课等一系列干货,请大家持续关注后续精彩内容,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