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认识自己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做什么是别扭的,不做什么是舒适的。
比如我基本不会用社交软件(如微信)和人闲聊天。如果聊天,更喜欢一种面对面的沟通。所以社交软件对我而言,更是一种有事说事的信息传递工具。
和人相处,也是一种不怎么主动的状态。好朋友发来一张图,分享给我,可能我看了一眼,没有回复,朋友也不会介意。好像她已经看到我读了消息一样。朋友完成了她的分享,作为信息接收的我也收到了这份分享,可以自在的不用回评。
偶尔对朋友的分享做出评价,对方没有再回消息,自己也是不会介意的。这大概就是好朋友之间相处的自在了。
有时候,把手机丢在一旁,静静的想一些事情,也是好事,会把平时忽略的事情理理,去思考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去探究自己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去认真看待当下自己焦虑的来源在哪里,以及如何去平复焦虑,如何去和时间握手言和。
曾读汪曾祺的一篇文章—《七里茶坊》,里面提到的老刘,就是那种会请一天假,请假不为任何事,什么也不干,只是想请一天假,“坐一天”的人,就那么一声不响的坐着,休息身体,也休息心灵。
层层叠叠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