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武吉士街,我步行前往苏丹回教堂。苏丹回教堂坐落在一大片阿拉伯特色街区里,进入街区,大老远就能闻到空气中烤羊肉、烤饼、以及阿拉伯特色香料的气味。
苏丹回教堂是新加坡最大的清真寺,主祈祷堂可容纳多达数千名教徒同时进行礼拜。回教堂拥有两座金黄色的大圆顶,有四座对称的宣礼塔,以及许多小亭和小塔。
1819年,当新加坡割让给英国时,岛主天猛公阿卜杜勒·拉赫曼,和柔佛苏丹东姑胡先要求用一些财富来换取他们的权力。因此,莱佛士每年给予天猛公和苏丹津贴,还让他们使用甘榜格南区作为住所。甘榜格南附近区域也分配给马来人和其他穆斯林。苏丹东姑胡先在此建造了宫殿,许多苏丹和天猛公的追随者从廖内群岛、马六甲和苏门答腊来到甘榜格南。从1824年至1826年,胡先在他的宫殿旁边建造一座清真寺,资金来自英国东印度公司。
由于伊斯兰社区发展迅速,苏丹回教堂很快变得太小。1924年,清真寺建立一百周年,批准了一项计划,建立一座新的清真寺。今天我们见到的回教堂就是在回教堂百年庆典后重建的,苏丹回教堂自建成以来一直基本保持不变。1975年,苏丹回教堂被列为新加坡国家古迹。
进入苏丹回教堂,男士的短裤、女士的短裤、裙子必须过膝,不能露出膝盖,如果不符合要求,回教堂入口处会免费提供长袍或围裙。
苏丹回教堂的周边,是接连不断的餐厅和临时摊贩,全天售卖阿拉伯、印度和马来美食,这里因而成了远近驰名的美食街。
图九是惹兰苏丹王宫旧址。1822年,莱佛士制定发展新加坡总体方针及总蓝图时,把苏丹的住处,从新加坡河一带,迁至今天的甘榜格南。苏丹在这里建了王宫(甘榜格南苏丹王宫),现在这里是马来传统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