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滴!滴!你着急,你飞过去啊!
以前基本上都是我老公开车,他开车的时候遇见那些不文明开车的就经常骂,我就在旁边说他,“你别生气,可能是个女司机,和我一样技术差,别和她一样。”,可是自从我老公腰受伤开不了车,大部分时间就是我开车了,我发现,我比他还暴躁,一路上总是骂骂咧咧的,“王八蛋!”、“什么人啊!”、“加三,这人素质也太低了!”,尤其是在我后面按喇叭催我的,我就想怼他们说一句:“滴!滴!你着急,你飞过去啊!”…而且,现在角色对调了!我老公在一旁一个劲地提醒“开车得有好心态,你别太急躁~~”
我以前总觉得路怒症是小题大做,现在,我怎么觉得我比路怒症还严重?要是我处在那些新闻报道中的路怒症司机位置,我得比他们狂躁暴怒n多倍。
(二)这路只能上不能下,除非滚下去!
我的一个同事,业务做得很好,单位也挺重视她,可是有一点我就特别看不惯她,她私底下总是爱抱怨和猜疑。上次单位组织旅游,其中有一天是爬山,大家想不走正规的路,爬一次当地人的野路,那个路也不是多么差,就是比较陡,一些地方得手脚并用的才能前行,可毕竟是旅游嘛,有点刺激不也挺好的吗?我们都爬了一半了,那个女同事就一直抱怨着不应该走这路,想让大家下去找比较宽阔和缓的山路,我当时就怼她说:“这路只能上到顶再从大路下山,这么陡怎么下去啊,除非滚下去!”......“我这呢子大衣这么贵,我可舍不得滚下去”,我不想她太难堪,就补了一句,不过她的抱怨确实太气人了!
(三)7块钱一袋的酒,吃亏上当又能怎么地?
还是那个女同事,我们后来参观红色旅游区,那里有景区自己的酿酒坊,卖的自酿米酒7元一袋,可是我们这个女同事,就在那一直和我们说:“这酒这么便宜能喝吗?”、“口感肯定不好吧?”、“有卫生许可证吗?”、“品牌都没有,送人都不愿意要!”我听着这个气啊,我心里一遍遍的怼她说:“7块钱,你爱买不买,就算上当了,不就7块钱吗,你大不了扔了,有病吧!至于吗!?”
(四)你别看你躺床上一个多月了,我一点都不同情你!
我老公腰受伤了,天天在家躺着,我也知道他肯定挺烦的,我也觉得应该在家里多照顾他,可是这才一个多月,我就受不了了。尤其是他一让我给他端水端药,我就起烦,大男人太矫情。头几天他回老家了,我感觉千斤重担丢出去,一下子轻松了。可是我又觉得自己对老公太没耐心了。不过我依然想怼他说:“我就是很烦你得病的衰样!”
(五)瞎找什么原因啊,你爹是醉驾闯红灯撞死的!
前些天因为业务接触了一个家庭,父亲是夜间醉酒骑电动车闯红灯被撞死的,他们的儿子也了解了整个过程,可是在沟通过程中,就一直在那说,“大货车是不是超载啊?”、“司机是不是疲劳驾驶啊?”、“他们是不是托交通队的人啦?”、“他们的车是不是刹车有问题啊?”“司机是不是色盲啊”等等等等,就是只字不提自己父亲是醉驾闯红灯的事实,那满满的负能量,遇到这样的人,还有我那女同事,我就想说一句:惹不起,我还躲不起么?我就想躲得远远的!”
这五个小片段,是我的一位来访者在咨询开始时像竹筒倒豆子一样倒给我的,用她的总结性的一句话就是:我现在越来越烦躁,越来越讨厌和这些人来往,我感觉我的状态很可怕,我该怎么办啊?!
在生活中,你的身边可能也会有朋友、同事是这样的状态,你会怎么做?你会怎么看他或者她?你会怎么开导她或他?
我向你分享在这个咨询中我是怎么做的,我首先在心中体验着这样的话语,让自己投入在我们当下的关系中:
我眼前的这位来访者,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人,她不只是带着问题走进的咨询室,她也是带着答案来的,只是她被一些声音、感受、创伤、记忆、念头、关系困住了,我能做的最好的咨询就是深深地相信她、陪伴她、接纳她,真诚的反馈和感恩的同行,我不是解决问题的终结者,我是陪伴她待在问题中的见证人和帮助者,只要在场,相信关系的伟力。
我很认真地倾听着她的诉说,面对她所描述的这些遭遇,我用心的体验和理解,尽量用她的话来反馈我的共情,甚至投入到角色中去演绎她的情绪和状态,在我的接纳、同在与抱持中,她慢慢地开始接近她的感受、情绪,在她把这些遭遇一段段的诉说完之后…
她真实感受到我的关心、在意、理解和真诚,慢慢她顿了顿:“我发现我躲避这些人,就是爱猜疑、抱怨、推卸责任的这种人,我就是特别不想看到在我的世界里有这样的人,其实...我是不想看到我自己其实也有这些情绪,也会这样。就像我刚在说他们的过程中的样子。”
我认真地看着她,点头回应着她,表达对她勇气和真诚的赞许。那一刻开始,我们深深地同在一起。
再接下来,她分析着她这样回避这些人的原因,讲述着她的故事:
父亲精神病在她年轻的时候自杀了,弟弟小时候被男人性侵害后来慢慢发展成同性恋,现在感染了HIV;妹妹得了癌症,已经几年,每天挣扎在死亡恐惧中;自己刚刚退休又面临老公腰病复发生活无法自理等等。
自己讨厌的这些人在身边都可以找到原型,就是自己的家人们,他们在病患中常常呈现出猜疑、抱怨、沮丧、抑郁的情绪,自己又无能为力,只有用隔绝这样的情绪来让自己不去太难受,因为自己实在是太在意他们了,面对他们的痛苦,自己如果不隔绝情绪,恐怕就要一次次的崩溃了…
一个多小时的咨询很快就过去了,来访者从开始的吐槽、埋怨、嘲讽地表达着对他人的看法,慢慢的逐渐回到自己身上,看到自己对自己的不满、自责甚至是厌弃,再接下来哀伤、思念、怜悯的眼泪和自我的梳理交替的呈现着,有反思、有顿悟、有深省、有遗憾、有感恩、有惋惜。她与自己在一起,她有着非常美好的智慧,勇敢的心、真实的态度,她在对自己的接纳中,去整合自己,创造着属于自己的意义。
最后来访者对我说:我发现我还是不够爱自己,常常在人群中带着面具,我想在车里独自开车时,我骂后面的人“你着急,你飞过去啊”,那个自己虽然不是多么强大,甚至孩子气,但却很真实。自己在生活中、人际交往中不愿意体会一些脆弱的情绪也是正常的,从小缺少父爱的保护,我没有办法,只有让自己强大、再强大来保护自己。也感谢自己在不断要求自己强大的过程中,考了出去、转行自己热爱的职业、养育了孩子成人、与老公在婚姻中彼此扶持,直至今日,自己依然在不断的学习和成长,我要感谢自己的顽强,但也看到自己过度的要求自己强大,以至于无法去接受自己和别人的软弱,让自己常常紧张、僵化、强装坚强。我发现,遭遇了这么多的创伤事件,我自己的心伤的也不轻,不过,我至少愿意面对自己的病,并主动寻求你的帮助,说明我还是病的比较轻的。我想在今后的日子里,我要学着去更真实的看见自己,接纳自己,这是一个过程。
我们会心的、彼此感激和欣赏的一起笑着、感动着...结束了咨询。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反感、拒绝一些人,我想对你说,这也不是什么不好的,至少你在保护自己,避免进入到一些自己所恐惧、厌恶、羞耻的状态中。不过如果我们愿意认真的倾听了解他们的故事,你会发现,我们给他们贴标签或推开的手,会在逐渐在深深的共情中放下,并且慢慢变成拥抱的姿势,来温暖你和TA的关系世界。
对他人如此,对你自己也如是。
感谢你的阅读,这就是今天分享给你的故事,此刻,我祝福你!愿你在感恩和接纳的心灵花园中,遇见每一个真实的…你自己。
(完)
感谢本文中的来访者S女士同意分享她的故事并参与修改!
张志斌老师是国际存在-人本心理学院副院长及大中华区首席代表。该学院旨在世界范围内提供存在-人本主义心理咨询和技能的应用及推广。张志斌老师多年来一直跟随杨吉膺博士学习和推广存在-人本主义心理学。并在中国各地进行存在-人本主义心理咨询培训,包括督导及课程讲授。专业取向包括存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个体及团体咨询、哀伤及丧失辅导、情商及爱商系统培养、企业EAP培训等。张志斌老师有着十年企业管理策划经验,目前在国内多家企业担任企业管理策划顾问和企业家私人心理顾问。但他更愿意以“这位两个孩子的爸爸是个资深的业余喜剧演员”来介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