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赏识

                                何婵

       

        三周的跟岗学习,总是看到宋老师的课堂上,孩子们喜欢学、乐于学;宋老师身边的跟岗老师们也是认真学、争着学。这是为什么?我观察到了因为宋老师赏识孩子、赏识身边的每一位老师。

        什么是赏识?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作品等的价值而给予重视或赞扬。是的,就是因为宋老师的赏识,孩子们在课堂上才会乐中学、学中乐;老师们在学习过程中也是兴趣满满、自信满满、收获满满。

      一、赏识于课堂中的孩子

        每次听宋老师的课,无论是上课的学生、还是听课的老师,总是像磁石一样吸引着大家。除了宋老师的教学设计精心设计之外,“赏识”这个法宝在课堂中用得特别多,而且都是关注那些在课堂中不敢举手、不善于表达的孩子,这些孩子在宋老师的鼓励下、指导下,课堂上的表达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也就是我们心理学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的尊重的需要。再看看我之前的课堂,为了追求自己想要的课堂效果和教学进度,很容易把自己的负面情绪传染给孩子 更别说去鼓励那些基础差的孩子了,久而久之,他们只会对语文的学习失去兴趣,更别说喜欢语文了。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庄稼长势不好时,农民从未埋怨庄稼,相反总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我们孩子学习不行时,我们老师却更多的是抱怨和指责,很少反思自己的行为。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能用赏识的眼光去鼓励孩子,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二、赏识于学生的习作

      宋老师在讲座中再三强调过,“习作讲评课”应该是“习作欣赏课”。尤其是对于不爱写作文的孩子,就需要我们去鼓励他们,哪怕是他们写的一个好的段落、一个好的句子、一个好的词语,都是需要我们在班上或者是在其他年级得到大家的赏识的。也应该带着赏识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作文,不要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作为老师,不能总是去纠结哪些标点符号和错字,长期以往下去,孩子的习作得不到提高,也会慢慢失去习作兴趣。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该重点激发到孩子的习作兴趣,只有兴趣上来了,学生才会愿意去听,才能慢慢吸收到习作知识点,习作水平才能慢慢得到提升。

        三、赏识于老师的课堂

      昨天,我们几位跟岗老师和宋老师聆听了梁老师执教的童漫作文《小猪变形记》课例。宋老师临时叫梁老师在放学前给六年级“不爱写作文”的孩子上的一节课。在课前,宋老师就给那些孩子各种鼓励,让那些本来“不爱写作文”的孩子再课堂上精神抖擞、思维活跃、积极参与直到课程结束。本想着课后会叫过去让大家来评一评这节课,可是,宋老师在这个时候,给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抖了个包袱”,让听课的孩子来评一评梁老师上的课怎么样?没想到这些“不爱写作文的孩子”有的是用满分来形容梁老师的课;有的是用“精妙绝伦”这样的词语来形容;还有的孩子说249.5分,还差0.5分,是因为老师的课上得特别好,这0.5分保留,担心老师今后会骄傲。这样的意外评价,既给了孩子民主评价的权力,同时也让梁老师紧张的面孔变得笑容满面、自信满满。

        我想我看到了赏识的魔力;也悟到了赏识的魅力;但是需要在今后的生活中用智慧和行动去赏识身边的每一个人和每一件事。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人的命运本不同,性格决定命运。做事不考虑后果,不考虑全面的人生。一步错步步错,满盘皆输。我很后悔,后悔的不行,后悔...
    后悔者阅读 69评论 0 0
  • 《 博赞学习技巧 》 听说思维导图已经很久,看过杨先生在写文案的时候应用过它,但是从来没有真正深入地去了解甚至体验...
    summerssj阅读 5,814评论 0 5
  • 第一象限的人还需要注意意愿维护。这类人能力一旦获得,基本不存在下降的问题,但是如果组织环境不佳,他们的意愿...
    张远娜阅读 210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