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和一名职业生涯规划师做了一个关于职业转型的咨询。做完后我才发现一直以来自认为的改变实质上是一种自我欺骗。
从国企辞职算是我人生中做出的最大的决定。我以为这就是改变的开始。但其实这只是我把自己身处的环境改变了,自己却没变。
改变需要行动。行动需要把目标细化为一个个具体的任务。当规划师给我布置这个任务的时候,我才发现把想法落实到行动,才是真正改变的开始。
在这个过程中,我意识到了我一直以来的学习是盲目的。以为多读一本书就能让自己的未来变的更明朗。结果却是读的越多越焦虑。本质上我只是在试图抚慰我的焦虑情绪,而非真正从现状中跳脱出来做出真正的改变。
这就好比买了健身卡,却从来不去;买了很多课,却不好好听。这些其实就是为了减轻目标带来的张力来缓解我们的焦虑。
那应该怎么做呢?
陈海贤老师在他的得到课程里介绍过能够增加行动力的思维方式--WOOP思维。
W:wish,愿望。你可以先想想你在本周、本月或本年需要完成的愿望。
O:outcome,最好的结果是什么,这是增加目标的张力。
O:obstacle,设想可能遇到的障碍。
P:plan,计划。(如果遇到了什么障碍,我就怎么做。)
以目标来思考现实,先想我要什么,再想现实是怎么样的,环境能够提供什么,再去想办法弥补目标和现实之间的鸿沟。
就拿减肥来举例。
很多人在初夏到来之前就下斗志昂扬地去健身房办卡,或者是宣言今年要完成多少公里的跑量。可才坚持了两周,原本充满鸡血的决心却一下子泄了气。
这就是因为当我们看到衣柜里新买的夏装,再看着镜子里臃肿的身材,焦虑让我们迫不及待想要减肥。
而当坚持了两周,节制的饮食和高强度的健身让我们的身材有了改变。
当我们不再焦虑,行动的张力也就消减了。
于是,节制的饮食和高强度的健身被按下了暂停键。减肥计划再一次宣告失败。
每当我们满怀期待地想要改变时,脑海里浮现的是各种美好的幻想。这种幻想会带来的问题是,我们的大脑分不清什么是计划,什么是真正的行动。当大脑误以为我们已经做过了,行动的张力就消减了。尤其是当现实中遇到了障碍,也就意味着当我们的幻想受到威胁时,就会通过想方设法不去跟现实接触,来努力保护自己的幻想。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如果在幻想中,自己是一个很厉害的人,你就会害怕去接受挑战,因为如果接受了挑战而失败了,那幻想就没法持续了。
因此,woop思维可以帮助我们既能仰望天空,又能脚踏实地的工具。
那天当我和规划师聊到美好的未来场景,我已经按耐不住激动的心情说到:我又元气满满啦!
这时候规划师说,当我们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同时,还需要冷静地想一想可能会遇到哪些障碍,怎么样去克服。
是啊,当你真正去试图弥补目标和现实之间的鸿沟时,改变才真正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