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键词:审视自责、爱惜自己、行为目的
二.内心感悟
1.关键词:审视自责
自责是尚未满足的需要的可悲表达。经常责备自己、强迫自己将使我们“更像椅子而不像人”。所以我们要学会审视自责。根据马歇尔的建议,我们可以按照如下的方式转变自己的语言:
例如,如果发现我们正在陷入自我怀疑:“我怎么这么没用,这点小事都做不好!”或者“我怎么长得这么丑”
我们马上就可以转问自己:“我什么样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或者“我现在认为自己很悲伤是因为我对自己的相貌很不满意”等等。
从审视自责转移到对我们沟通交流的意义,我认为以马歇尔的分析,当我们与他人的交流陷入困难,我们要对内心需要和价值观保持清醒的认识,以使我们的转变:
(1)符合我们的心愿;
(2)出于对自己的尊重和爱护,而不是出于自我憎恨、内疚或羞愧。
2.关键词:爱惜自己
马歇尔认为爱惜自己的关键之一是同时包容那两个不同的“我”:一方面包容对过去的某种行为感到后悔的“我”,另一方面包容采取那种行为的“我”。
对此,我也有了一些自己的理解,我不得不承认在很多时候,我会突然想到自己过去的行为并感到那真的十分的不可理喻,我立马陷入了自我谴责中,我相信每一个人都会有这种时候,这极大的影响了我们的情绪,如果某个场景的印象回忆突然使我们情绪波动,我们谁也不能确定这种波动会不会在与他人的沟通时发生,。所以抱着马歇尔这样的爱惜自己的态度尤为关键。
3.关键词:行为目的
让我们的行动基于对生命的爱,而非恐惧、内疚、羞愧或义务。我认为马歇尔提供的行为思考方式走进了我的身心,说到了心眼,为此我有必要总结下来勉励自己。
第一步
在日常生活中,你觉得哪些事情没意思,却又认为自己不得不做?请将它们列在一张纸上。
第二步
列好清单后,向自己坦白:你做这些事情是因为你选择了做它们,而不是因为你不得不做。在你所列的每个项目前,加上“我选择做”。
第三步
一旦承认某一行为是你的选择,就填写以下的声明来了解你为什么要那么做:“我选择做______是因为我想要______。”
三.好文节选
当我们拥抱自己的各个方面,并理解它们所反映的需要及价值观,我们活在对自己深深的爱之中。非暴力沟通的忧伤:当我们的行为无法满足自身的需要,我们体会着人生的悲哀和内心的渴望。
四.最后总结:
看这本书已经一周了,我不得不承认,每天都有打卡和感悟这样的读书方式,是我用过读书最精的方式,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对于这本经典我还有很多地方不能详细的理解,在读透这本书的道路上,我还有很远的路程,但我能感受到它对我语言能力的改善,我想,在不久以后的项目工作上,我一定会受益匪浅。很喜欢马歇尔的语言,带给了读者真切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