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落十七
原文:文子曰:圣人无屈奇之服,诡异之行,服不杂,行不观,通而不华,穷而不慑,荣而不显,隐而不辱,异而不怪,(与众)同用无以名之,是谓大通。
注释:文子认为:圣人不会制作和使用过长或者过短的奇装异服,不会轻易尝试诡异不经的举止行为,穿衣服不会杂乱无章,行为上不会特立独行,通达时不会过于飞扬跋扈,穷困时不会过于潦倒压抑,富贵时不会过于奢华铺张,招人嫉恨,隐退时不会过于无奈屈辱,委曲求全,和大家、众人在一起的时候,可以与人有差别而他人也不以为怪,能够与人同乐而不出格,不过激,那么这个人就是达到了大通的境界了。
有言:大通,和光同尘。
圣人者,循道而能清静无为也,执一而总制内外者也,故能和光同尘,措锐解纷者也。圣人所在,自化也,所以立于冬则衣棉,立于夏则衣单,立于朝则冠冕,立于野则布衣,立于君王则制法令,立于众人则厚道德,立于天则四时不忒,立于地则生杀与夺,以圣人有道也,有其术也,有其位也,此亦圣人之职守也。是以通而不华者,有法守节也;穷而不慑者,有据不乱也;荣而不显者,尊贵而不敢先也;隐而不辱者,知雄而守雌也;异而不怪者,和光同尘也;群而独立者,混同执一也;同用无名,同形无用者,与道同遊也。
所谓大通者,明道神通者也,能以一化万,以万归一者也,无所不穷极而能随时势返者也。所以,《易》之系辞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通道无穷者,何必拘于形,以无形应万形,以不变应万变,是以大通;执器不变者,定形不变也,一形具而万变废也,是以沉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