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认为,自己属于比较笨的那种女生。天资平平,情商中等,出身平凡,性情忧郁。从小在偏远的西南地区的乡下,生活在外婆身边。我的成长,所得营养,大多来自书本。
我第一阶段的读书,是为了逃避生活的残酷。六岁识字有了一点点积累,我开始偷偷看我大哥的一柜子武侠小说。我的童年物质匮乏,90年代的乡下极少电视,更别说网络新媒体。年龄太小,似乎没有力气走到外面天高海阔的世界里去。我家住在大山下,那里经年雾气,云开雾散的时候便看见迎面的大山。我常常疑惑,大山那头是不是就是大人们所说的外面的世界。清清淡淡的生活,每天日出日落,寂寥,简单。某一天,我打开了一本叫做《侠客行》的书,里面的故事情节深深吸引了我。那个虚拟的江湖世界里,有现实中所没有的温暖,善良,侠气,爱情,有极美,极真,故事峰回路转,人生波澜壮阔,快意恩仇,江湖深浅。从《侠客行》开始,我拿着一本新华字典,一路把金庸的小说读了个遍,然后转战古龙,卧龙生,梁羽生,再到琼瑶。我依旧清晰地记得,屋后那个开满白色碎花的桔园,我坐在落英缤纷的橘子树下,清清的橘花香包围着我,一个黄昏接连着下一个黄昏,我读得热泪盈眶,心思澎湃,浑然忘却了孤独,寂寥。童年启蒙读金庸琼瑶,对我来说是一场奇遇。没有人告诉我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也没有人教我如何奠定品行基础,我就是从这一本又一本的书里,吸取到侠之精神,从而埋下善良的种子,也埋下浪漫主义的因子。现在回想起来,六岁时邂逅的那些书,冥冥中指引我成为今天的样子,心中有爱,有温度,不屈不挠。
第二阶段的读书是在中学时代,那时开始读国学经典,名人传记,初步接触西方文学。书目里有《诗经》《楚辞》《论语》《古文观止》,读四书五经,读唐诗宋词元曲,读四大名著,读大仲马,小仲马,茨威格,高尔基,杰克罗琳……尤其是名人传记《武则天传奇》《孝庄秘史》《曾国藩传记》《比尔盖茨传记》《巴顿将军传记》《罗斯福传记》《希特勒传记》……,也读了很多历史书籍,我没有任何目的,杂乱阅读,把张爱玲,徐志摩,张小娴,饶雪漫,巴金,老舍,朱自清,鲁迅,林语堂等也都收纳房中。中学时代学业繁重,在不多的假期里囫囵吞枣般吞下大量的书籍,甚至着魔般偷偷在被窝里捧着台灯追读,初步夯实了文学底蕴,当然所读只限于文学书籍,现在回想起来,略遗憾没有同时阅读畅销书,经典书籍固然好,但和时代有所脱节,放大了我浪漫主义的天性,而没有及时调整培养我的理性思维。但这里面大量的名人传记,给我培植了坚强,勇敢的品质,让我后来有力量辗转中国南北,独立生活,不失方向。但理性思维的缺乏让我在规划人生和选择道路时不够清醒,没能做到最优选择,过多的懂事也让我牺牲精神过重,过于孤注一掷难以周全,兜兜转转走了弯路。国学经典传递的仁义礼孝精神深植骨髓,在我能够做第一份兼职开始,就懂得感恩和责任的意义。
第三阶段的读书是在大学毕业后,也就是在工作以后,我一路顺风顺水的求学过程结束了,开始了坎坎坷坷的工作生活。由于缺乏理性思维,选择的关口头脑不清,从23岁到28岁,吃了很多苦,遭遇很多无可奈何的困境,甚至内心开始抑郁。在27岁那年,我的闺蜜梦小姐推荐我读亦舒的书,第一本书《喜宝》,然后是《玫瑰的故事》《朝花夕拾》,半年时间把她的作品读了个七七八八,相见恨晚,醍醐灌顶。她笔下的女生,个个貌美如花,精明能干,个个学业事业拔尖,能够理性处理感情和工作,和琼瑶的风格迥然不同,却互为补益。我惊呼,这正是我需要的,可它为何来的这么迟?从亦舒开始,我慢慢接触现实主义流派的书籍,涉猎投资理财,哲学,心理,摄影,运动,养身,社交,经济等社会学类书籍。张德芬,张萌,王潇,王小波,卡耐基,马云,柳传志……我偏激,纠结,敏感,过于浪漫主义,过于清高的性情得到很大的纠正,我变得更加积极努力,更加理性地选择自己的人生。在这一年,我去到了自己想要的城市,薪水有了很大提升,我写了自己第一本书,创办了云舟公考线上交流平台,开办了自己的公众号,牵头成立了自己的未迟俱乐部,我终于真正意义上入世了。对于生活,能够从更多角度进行思考,更能懂得和理解别人。我的性情变得更加平和,因为明白了行动和执行力的重要性,我的忧虑频率降低很多。在读这些书以前,我内心经常性忧郁,对当下生活很不满,却又不知道如何突破,很焦虑,身体健康直线下降。我很感激我自己,在绝望无助里,选择去阅读,去找答案。无数的夜晚,周末,我一边读一边流泪,为这答案终于来临,也为它来的有些迟。事实证明,书里真的有智慧,有你要的路。它们指引着我,迎来我温润如水柔韧如丝的29岁。我越来越明白自己想要的生活,不抱怨,不偏激,不悲观,积极努力,向阳而生,要什么就去争取,勉强的就拒绝。
我是一个特别普通特别简单的来自大山里的女孩子,我见过绵绵不绝的大山,走过漫长的黑夜,感谢这一路,阅读在我头顶的星空亮起一盏灯。我捧起它,止住了泪水。
读书,越来越成为我生命中不可缺的一件事,我期待着它,引领我走向更快乐平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