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这本书
《朋友圈的尖子生》这本书讲述了十三个从普通家庭活出的成功故事。
如果从世俗的角度看,这十三个人确实都在各自的方向上获得了所谓的“成功”,但其实这并不是一本励志的书、也不是教你如何赚钱的书。而是呈现了不同年龄、不同背景、不同领域的人多样化的成长经历,讲述他们如何对待自己的生活和事业,如何做好每一个人生选择。
书里的十三位主角几乎都来自普通家庭,顶多算中产阶级,作者并没有选择那些特别高高在上的人作为本书的主角们,这些人都是我们可以不必仰望,可以努力追赶的;他们的成长故事,对于一些愿意成长和进步的人来说,一定会有所启发,当大家带入他们的角色时,你会感慨,原来他们可以这么想!原来事情可以这么做!
这本书我只读完了一半,由于想每天写点什么,来逐渐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而书中每位主角的故事又是独立成篇的,所以就决定先写一写自己印象比较深的两位主角,随便一提,这是我第一次写读书心得,内容有些随心所欲,不成框架;但这这就是我目前真实的写作水平,希望阅读本文的彭于晏、刘亦菲们多多指教,如能给我一些实在的建议就太感谢了!
李叫兽—知识改变命运
在读李叫兽的故事之前,我一直认为“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虽然也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但从未见过一个人的成长是以看书为主要手段的,这让我对学习这件事有了新的认知;李叫兽从小就钟爱学习各种理论知识,但明显不属于“书呆子”,因为他非常热衷、且习惯使用书里的知识去解决现实的问题;在我看来,李叫兽是一个典型的学习型成长者,他的成长经历充分地诠释了“知识改变命运”这句人生格言,理论结合实践完全贯穿了他的整个成长经历,在他成长路上遇到的每一个重要问题上,他的做法都是以理论指导实践,这不仅帮助他克服了当时的问题,也实现了成长的跃迁。
在少年时期,他的思维方式就颇具有策略性。最有意思的事是,他为了成为打架高手,而去买书研究打架的技法,其中包括《散打套路》、《截拳道秘籍》之类的书,每次打架后还不忘总结经验,继续改良招式,再继续去打架,如此反复;最终他成为众多熊孩子中打架最厉害的人之一。他从小的学习与实践都获得了不错的效果,这对他笃定地相信书上的理论知识,产生了不小的助益,在往后的时间里,他始终保持“理论指导实践”的习惯。他每天看很多书,研究很多理论,并用于指导自己的生活。在高中的时候,他已经确立了自己的人生方向,要做一个跨国公司的CEO;在填报志愿时,他选择了当时并不热门的商科专业。
他开始具有一定的个人影响力是始于写作。大学的有一年,他开始面试实习工作,却没有拿到任何的工作offer;眼看很多同学都获得了工作机会,他开始认识到自己和同学的差距在哪里;在大学期间,周围的同学都忙于参加各种实习和竞赛活动,好让自己的简历更有闪光点,而他的精力都用来学习理论,他的作业和案例分析都非常好,但是出勤和学分确并不占优,所以当时的他没拿到过什么奖,也没有实习经历,也就是没有什么可以拿来“吹牛”的东西,他经常研究企业战略,他认为任何战略的基础是培养长期的差异化的竞争力,个人的发展也是一样,所以他并不热衷于参加各种活动,去让自己的简历“光鲜”。那怎么能证明自己很厉害呢?他决定突破这个怪圈,思考如何让人认可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他不善于社交,也不热衷参加活动,有的只是充足的知识,最终他决定开始写作,用知识去获取影响力。起初他通过校内公开课引流的方式、公众号获得了最初的200名粉丝,通过持续创作内容,从2024年到2016年的两年间,粉丝量增长到了30多万。
在内容的创作上,他起初主要讲文案策略,这也是基于他的战略性思考。首先他认为,不管是特劳特的定位理论,还是麦肯锡从会计切入来分析战略问题,都是从操作层理论开始的(比如文案、会计),然后到中层理论(比如营销、HR、运营管理),再到高层理论(企业战略);这是历史验证过多次的方法;其次,一开始直接讲战略,很难有人相信,而且战略很难进行验证。相反,文案则容易落地,文案理论的证明也要容易得多。后来,他的两篇文章大火(《月薪3000与月薪30000的文案区别!》和《X型文案和Y型文案》),刷屏了当时的朋友圈,很多大咖还针对他的文章做过专门的解读,他在圈内可算一炮而红,这都得益于他长期的知识积累和研究。
后来他创办了咨询公司,始终以持续创造差异化的竞争力为核心,致力于为行业人员提供长远的价值,经过大量自省和战略性思考,他试图打造一个强大的工具,能让每个市场人员遇到绝大多数问题的时候,可以找到正确的方法和可供参考的案例。再后来,他的公司被百度以近亿市值收购。
李叫兽的成长经历,让我对学习知识有了一个些重要的认知,以下这几点完全可以在读书的时候直接实践,会让我们更高效的吸收一本书的知识。
1、如何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①建立知识之间的关联。在学习中知识后问自己,还有什么现象可以被这个知识解释的吗?还有呢?
②构思知识的多种用法。看到知识后问自己,这个知识可以用于解决哪些问题呢?我应该怎么做?还有呢?
③尝试探索事物背后的原因。遇到反常或者有趣的事情,问自己为什么会这样呢?有什么样的理论或者知识可以解释呢?有哪些相似的事件呢?
2、如何持续的创造自己提供差异化价值的能力。
问自己两个问题:
①我如何提供差异化的价值?能不能结合我的兴趣和擅长的东西?
②在未来两年我应该做点什么事情,逐渐建立自己的核心优势?
刘丹妮—尖子生的另一条道路
他从小到大都是人们眼中典型的尖子生,他的身上有很多瞩目的标签,“上海中学、沃顿商学院、最高荣誉毕业、黑石的全职Offer、百万年薪”,毕业时,他拿到了黑石集团的全职offer,年薪百万,一脚直接跨入了精英阶层,开局即实现了很多人奋斗小半生才能达到的目标,让人羡慕不已。
但是,刘丹妮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种尖子生,因为他并不算是一个“听话”的孩子。至少在两次重大问题的抉择上,他都没有遵从父母的想法:第一件事是不去清华北大,选择去国外留学;第二件事是离开黑石公司,辞职创业。这里我想提一下的是他放弃百万年薪的工作,去创业这件事;因为以他的能力来说,在黑石一定会有好的发展,几年后应该能成为一个年薪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资深金融从业者,而他在黑石工作仅仅半年,就选择辞职,走另外一条人生体验之路。
对于刘丹妮这个人物的章节,带给我较多启发的大都来自他的一篇文章,读完这篇文章后,才让我有了写点什么的想法。在开始创业前,他在人人网发布了一篇名为《给明年依然年轻的我们:欲望、外界、标签、天才、时间、人生目标、现实、后悔、和经历》的文章,也算是他的创业宣言,这篇文章当时达到了百万的阅读量,并被大量转载。这篇文章不是励志和摆大道理、而是关于找到人生意义与目标。不管你是学生、职场人、还是创业者,我都推荐你看一看这篇文章,如果现在的你恰好有一点迷茫,又或者你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并不能感到满足和幸福,那我相信你应该能从中获得一点有价值的东西,其中有一些经验和故事,不仅能对你有所启发,还能给你一些立竿见影的方法和路径。
刘丹妮身上有很多我欣赏的特质,勇敢、通透、智慧、还有一点理想主义,我觉得这就是年轻人应该有的样子,也是自己期待成为的样子。最后,读完她的故事,我想一定会让我在实际的生活中有一些思考和行动:
①关于欲望:提醒自己认清欲望和需求的区别,不要错把欲望当成了需求,物质和财富只是你成就自己人生目标时所带来的的附属品,并不是目的。
②关于外界:比较和嫉妒。在比较这件事上,我们不需要去看齐,我们只需要去“看”。这个世界太大了,你不是你自己的标杆,别人也不是,谁都不是你的标杆,这是一个没有标杆的时代。在嫉妒这件事上,我们要做的是试着不去嫉妒,不去比较,更不要批判,但要试着去观察、去倾听,然后去思考、去沉淀、去让所有外界的信息在你大脑里经历一个长时间的处理过程。你和世界上所有人都不一样。
③关于时间和经历:你所拥有的时间是最最重要的财富,只要你愿意并且强烈地想要,你可以用他换取任何东西;人生就是一场巨大的RPG,你扮演你自己,你要做的就是去经历、去体验、去感受。如果每一天你总是做着差不多的的事情,那么一年以后你还是一年前的你,只是老了一岁。
④关于人生目标:找到那件让你每天一大早醒来想也不想得就冲下床去做他们要做的事情,所有人的终极目标其实都一样,就是用有限的人生货币去换最多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