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偶然打开微信读书,搜到了琼瑶的《我的故事》。
刚看了第一章,就被深深地吸引了,里面提到了她的出生,以及抗日战争的种种经历。
最令我震惊的点,我觉得战争离我们很远,只能从历史书上看到。
而琼瑶书里描述的战争场景,在我脑海里活生生地重现了,当描述到日本兵拖拽她母亲时,我的内心纠成一团,看到他们没事,我又深深地吐口气。
前面的章节,我读地胆战心惊,无数次地和死亡擦肩而过,仿佛自己走了一遭那样的人生。
里面的各种细节,加上细腻的描述,代入感很强,不愧是真实的经历,才能写出这样的文字。
接着读到抗战胜利了,我也被那种喜悦感染了,从未有过的那种死而后生的感觉。
读到一半时,我放下了书,眉头紧锁,我想到了很多。
想到了我一直抱怨生活的苦,想到了身边人的经历,想到了国家现在的发展,还联想到了地铁上看到了以色列轰炸叙利亚的视频。
多少年前,同样的场景也发生在我们国家。
只是我的命运降临在祖国安定的时候,我才有机会接受教育,这又是何等的幸运。
我想到了命运一说,每次听到妈妈和我说她小时候那段经历,我觉得真的很苦。
直到看到琼瑶的一生,才明白原来悲苦是分等级的。
心里想了很多,按耐不住内心地好奇,我又打开了电子书,接着看完了后半部分。
接下来的3个小时,像是经历了祖国从苦难到繁盛、个人从生离死别到正常生活。
这不得不提阅读的好处,你无须自己经历,在别人的人生中,就能体会另外一种人生,而且如此地深刻和沉重,我想不到能有比阅读更好的方式了。
回到书里,后面提到青少年时期,回归正常生活,如果说青年之前,围绕的是生离死别,青少年时期的主题,包含了孤寂、落寞和爱情。
可能是环境的变化,也可能是小时候没能接受到良好的教育,青少年时期,功课无法跟上,加上家里的压力,她内心越发的孤寂,还选择过自杀(我想直到现在很多人都有同样的困境,只是琼瑶生动地通过文字展现出来了)。
可能是心里太孤寂了,这时候的温暖尤为珍贵,她遇到了一位老师,可以和她产生共鸣的老师,给予她心灵慰藉的人,她好像又活过来了。
但是人生就是这样,如果你只有一个支点,当这个支点消失时,你可能会更加生不如死。
很快这个精神慰藉,因为种种现实原因(这里有本书专门描述那段感情),也消失了,她由此更加的抑郁。
母亲让她再次高考时,她那种痛苦,隔着文字都能感受到她那种无力感、孤寂感,整个人包裹在了痛苦里,无法自拔,对老师的思念成了她的精神寄托。
这时又遇到了一个人,也喜欢写作,因为孤寂,他们很快彼此吸引,也可能是为了相互取暖,后面他们结婚了。
但是各种现实原因,他们最后分开了。
再到后来遇到的第二段婚姻,中间发生的各种爱恨纠葛,各种细节就不描述了。
读到这里,我突然明白了没有足够的经历,真的写不出那样触动人心的书。
我小时候看着《还书格格》、《情深深雨蒙蒙》,那会不懂,只读出爱情的味道,如今想来,何尝不是命运和各种悲苦的人生呢?
读完本书,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在这3个小时里,我像走进了另外一种人生,出来后,怅然若失。
我突然看见了另外一个生命,一个活生生的生命,她从小就经历了生死,最终她选择主动结束生命。读完这本书,突然理解了她的决定。
就如她书里反复提到的命运,直到此刻,我找不到比“宿命论”更好的解释了。
啊,写到这里,居然一种深深地无力感,莫名地沉重,莫名地深深叹气,命运这种东西,可能只有经历地足够多,才会深信不疑。
最后生活还是要继续,感恩琼瑶阿姨的创作,感恩遇见。
如果说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触,就是慈悲:只有足够地了解一个人真实的经历,才能明白她做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