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果

郑重声明:本文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书香澜梦周作文第154期“果”。

效果这个词,今天用来说说智能推送,网络视频。

多媒体、自媒体时代,文化快餐式的碎片信息,是人们接受新事物的主要渠道,现在多数人很难再沉下心来认真阅读一本书。短视频的兴起,更是彻底毁了人们的阅读习惯,我们甚至都不愿意阅读文字新闻,只无休止地刷着视频。

每个人每天刷视频的时间大概不低于三小时。这是我的估算,从周围人群的表现估算的,无论是上班的、退休的,人人抱着一部手机,而看手机时间最少的,应该是学生,不是他们不想看,是他们被家长老师控制着。

比如我,打开手机,必点某音。这好像已经成为我的生活习惯,为了更精准推送,某音的智能关联也很了得。今天买件棉麻衣服,接下来几天全部都是衣服的直播推送;明天买双鞋,那接下来鞋子的推送一波接一波……甚至,你和家人说了句“想吃坚果”,打开手机,坚果便充斥眼球。关键是每个人都说自己的源头工厂,源头产地,可信吗?即便是你不相信,说得多了,也就将信将疑,下单,反正都要买,总要选择一家。

这就是效果,视频的效果,智能的效果。

不得不说,视频带来的视觉冲击,的确比之前网店的单纯图片展示,要有效果,但问题的关键是,你收到的往往不是视频里主播介绍的东西。这让人很无语,网络世界,眼见不为实。

一般主播都是拿着高质样品,找来顾客,而卖给顾客确实劣质地摊货。多贵的东西都是这样。前几天刷到一个卖香云纱的主播,一个劲儿在说苏州的香云纱都是假货,某某明星直播间的香云纱也是假货,他卖了一件,经过很复杂的流程检测,是假货,然后,准备申请N倍赔偿云云。比尔呢看了这些噱头,一定认为他的货一定是真的了,所以,不惜本钱购买。然而,我等了几天等他宣布打假结果,他却告诉大家,为了给人面子,不宣布了。套路,都是套路。但是我想他的这波操作,为他带来不少流量和生意,至少我心动了,因为他的虎头蛇尾,不能辨别他的真假,没有行动。然而行动的人绝不是少数。

为了卖货,各路商家无所不用其极,只要达到流量效果,就是赢家。纵使频繁擦眼,也终将不辨真假。

网购,啥时候能清亮一些?

商家是这样,是人性所在,君不见网络里那些人都在拼命蹭热点,为什么?为的是人气,有人气就“红”,红就等于钱,这就是效果。钱途在那,谁不想红?

刀郎无疑是顶流,为了蹭这个顶流,那些寻常人也就罢了,影响不大,可是号称军旅作家的某某也不遗余力去蹭。关键是那让人一眼看穿的嘴脸实在丑陋,怎么混进军人队伍的?话说回来,队伍里的老鼠何止一个?他们在玷污“神圣”这个字眼,更对不起这个让全社会崇尚的职业。

今天,惊闻物理学家杨振宁仙逝,希望那些网渣渣们不要蹭这个流量了,让我们躲在自己的角落,默默祝愿这个伟大的科学家一路走好。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