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一本日本女作家山下英子创作的家庭生活类著作《断舍离》。
该书主要用日本人的思维讲述家庭及个人杂物管理的方式,断=不买、不追求不需要的东西,舍=扔掉掉家里使用频率极低的东西,离=从心底接受放下那些占据空间和时间的东西,获得舒适和自由。
书中有一句话:要是自己能随便凑合着用一个东西,那别人也会用随便的态度来对待你。
感情中亦是如此,最折磨自己的事情,就是你在折磨别人。
得到的永远有恃无恐,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
对于感情有人说可以先结婚后恋爱,有人说时间久了感情就磨合出来了。
或许吧,时光会让人变得退缩,会让人变得更现实。主动选择过着柴米油盐,相夫教子的生活,用手机浏览者朋友圈,聊着跟自己十万八千里的八卦,争得面红耳赤。亦或是在城市里工作繁忙,找一个人分担房子和生存的压力,说服自己人不都长得一样嘛,生活和钱才是自己未来最好的保障,过去先尘封起来吧。
这到底是自欺欺人,还是各有各的不幸呢?
去年回西安,跟小K在酒吧聊天。
他说,感情的磨合突然让他失去继续下去的动力。小小的一个动作都会变成感情冲突的爆发点,招来女朋友的河东狮吼。辛辛苦苦的为她做一件事却轻描淡写的像是自己欠她钱一样天经地义。
我问他你自己怎么处理呢。
他说,我每天沉溺于自己的工作,很累却觉得是一种逃脱,回家又换回好男朋友的嘴脸。痛并痛着,每一天只是习惯性的做着机械性的事。
我笑笑告诉他,恋爱和在一起生活不一样,会有摩擦。
半年没联系了,不知道他现在怎样?我想应是情投意合,生活甜蜜吧。
每个人的爱情,可能都会有波折,或大或小,但是总要向前看。感情的断舍离不会像物品那样,分类明确,可以用使用频率,可以用价值去衡量。物品放弃了可能就找不回来了,感情呢有时会反反复复,不知道是彼此谁离不开谁。
两个人最终在一起了,就会把感情的断舍离说成是成功路上上天的考验,为了让爱情男女更加深爱彼此。
两个人最终走散了,就会把感情的断舍离怪罪于对方纠缠不放,耽误大好的青春,寻找记忆中的争吵来说服自己。
其实,用断舍离来衡量感情多少有点不合适。爱情男女,谁分得清爱是不爱呢?
我又想起了小木。
记忆中的她一如《后来的我们》中周冬雨那般的混不吝和洒脱。
年少的我们总会被那些富有活力、有趣的灵魂吸引着,就像我第一次遇见小木时的感觉。
他们为什么会分手?那天看完电影《后来的我们》后,很多人在问,表示剧情接不上,没看懂。豆瓣上也是对刘若英颇有非议,认为《后来的我们》就是PPT是的图片,没有内在的逻辑做支撑。
批判者的理由有很多。我却不是这么想,两个人在一起过着日子苦了,就会消磨掉彼此的热情,就像物品一样随着不停地使用,它的价值是要折旧的。两个人一起奋斗,如果不能在适宜的时间内,完成初步目标,或者两个人改变最初的期待,那等待的只能是离开。
就如我跟小木。我们为什么分手?淡了,静了,觉得该放下了,她觉得是时候离开了。这就是答案。
有时,断舍离有是适合形容感情的。当你不在青春年少了,之前的记忆会放在相册里,那是它合适的地方。当你不再山盟海誓了,之前的感情会停留在那时候,那是过去的事情。现在再也回不去了,你会有新的感情,是你选择亦或是你接受的。
感情断舍离的方式取决于你勇往直前还是违心接受。
或者被动断舍离的你放一句狠话。
没有什么忘不了的,总会在以后的时间忘了你,先忘了你的样子,再忘了你的声音,忘了你说过的话,现在不行,以后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