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整理物品延伸到对生命本身、美学的感悟,那一刻作者简短、朴素道理是非常具有说服力的,“断舍离”三个字突然跃升到哲学的高度。在当今这个物质丰富、信息到处塞满的时代,断舍离教给我们舍弃、整理,制造空间、享受美好的方法。
唯有躬行,我们才能体验到生活、生命的乐趣。人总是会为自己的行动寻找理由,像我是喜欢想通了、认准了就不再变了,一直走下去的类型,执着直到偏执,痛苦也会相伴而生;从一点点改变开始,就像整理物品到人生哲学。放弃心中的执念,接受,唯有接受才能改变。那天跑步,启示性一刻的体悟就是接受。正如封面所写,脱离心中执念,人生轻盈前行。如何脱离才是一个突破口,原本重要的东西,有一天会变的不重要,不是人变了,只是环境变了。
大道理、感悟不需太多,人生信条只有一个。就像刚拿到这本书,心里想这也能算一本书,回头想想让我确信不易,因为对美的渴望是我们的普遍情感。就从整理物品开始。
断舍离/(日)山下英子著;贾耀平译.----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9.1
放手一个无用之物,就腾出一点空间。
处理一件多余之物,就减少一份负担。
减少一次浪费,就恢复一分精气神。
然后,
翻开人生新篇章。
断舍离并不是单纯处理杂物、抛弃废物,
而是在充满闭塞感的人生长河里唤醒“流通”的生命气息。
节食diet(不轻易地入手物品)不妥协——排毒detox(放手不需要之物)不顽固——新陈代谢metabolism(人·事·物的循环和代谢)最适化
断舍离注重的不是物品,而是空间。——空间轴
根据常年处理物品和人之间关系的经验,那些常常抱怨还是无法放手的人有三类:逃避现实型;执着过往型;忧虑未来型。
当我们面对物质时,不是从这个东西需不需要的角度,而是往往下意识地从这个东西能不能用的角度——以物质资料为基准轴的关键来进行取舍和判断。
P10某位哲学家曾说过“人们总是习惯思考‘有效性’,却往往忽略了作为‘有效性’前提的‘必要性’”。人们对物品同样也会有同样的定式思维——可能以后也没有使用的必要,不过还能用,姑且留下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