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口,又叫做“脏话”。大概是各种语言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类短语或者词组。使用情境也很多,大多在情感激烈时出现,高兴时可以说一句助兴,愤怒时可以说一句泄愤。脏话有千万种,可是仔细想想,貌似又很简单的分为两类:一类是问候对方家人,一类是各种排泄物。
在我还是很小的时候,那时候不知道受到了什么样的教育,总觉得爆粗口是一件鄙陋的事情,如果太生气,最多一句“太讨厌了”。现在的我站在旁观者角度看那时的自己,可能这一句说出来,更像是撒娇一般,没有传达出自己的任何情绪。研究生之后,受到身边人影响, 开始释放自己,摆脱了一些以前那些莫名其妙的或者说是自己强加给自己的束缚,开始做一些以前不敢或不屑做的事情来挑战自己,慢慢偶尔在极度气愤时也会用一两句粗口来表达情绪,发现这样的自己,也没有在别人眼里变成素质低下的形象,可是对于我自己却是很大的转变,不再“端着”,放轻松很多。
最近看“绝望主妇”,Orson在出狱后,为了反抗Bree或者为了吸引Bree注意,用了偷盗的方式,Bree虽然骨子里很叛逆,可是她又是一个虔诚基督徒,脑子里有各种给自己及家人的限定,她在外人面前总是很端庄得体的样子。所以面对Orson这种行为,可想她有多愤怒,可是她越生气,Orson反而偷盗的行为越多。这是为啥呢?
其实爆粗口在人心理的底层作用和Orson偷东西故意去惹怒Bree是一样的。都是为了挑战既定规则,从而达到发泄情绪的作用。试想我们爆粗口可能会用“屁啊”“狗屎”“Bullshit”,从来没有人说“花啊”“钱啊”。这些中性,甚至褒义的词汇不会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交流禁忌,而那些平时讳莫如深的词却是父母甚至老师禁止的。他们对我们管束越多,我们压抑着的蠢蠢欲动的叛逆心便怂恿我们挑战或者违背这些管束,他们越生气,我们越开心。而且一旦他们对我们的爆粗口无动于衷,反而会让我们很失落,有种一拳打空的感觉。
生活中不止是爆粗口,任何挑战规则的事情都会让人开心。以前认识个人是个老烟枪,我总是去劝阻,有一次他怂恿我要不也试一下,而我作为好奇宝宝也想知道香烟到底有何魅力能让那么多人难以舍弃,于是就抽了一口。至今都难忘那人得意的表情。因为他 成功挑战了一个禁烟主义者的底线,试想,如果我自己也是一个烟不离口的人,劝我抽支烟一定一点趣都没有。
因此,有时候我们可以不用粗口来表达激烈的情绪,而是其他一些挑战规则的方式。日语大概是公认最有礼貌的语言,各种敬语是日语中最复杂的部分。在日本,一旦一个人生气了,就对你说话不用敬语,效果和在中国骂人一样。
闲扯了这么多,如果哪天我不小心在你们面前蹦出一两个禁忌词汇,你们是会原谅我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