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上有个梗:有人一直说“我没钱了”,结果对方的回答总是驴唇不对马嘴。很多人看完哈哈一笑,觉得“牛马”终于吐槽出了心声。
可仔细想想,这真的是思维上的胜利吗?其实并不是。这只是“弱者情绪代入”的错觉。
一、“牛马”思维舒适区
现实中,你可能确实没钱、确实辛苦,但如果连思考问题时,都还把自己代入成“牛马”,那就完了。你得到的,顶多是几秒钟的情绪满足,却失去了真正的思维训练机会。
真正的成长,不是吐槽,而是跳出情绪,从更高的角度去看。
想象一个业务员在抱怨:“客户没钱,买不起产品。”如果他把这句话丢给老板,老板往往不会接“情绪”,而是给出一套冷冰冰的解决办法。
很多人觉得老板没心没肺,但换个角度想:老板的回答,才是真正能推动结果的路径。因为老板的思路永远是:如何破局,而不是如何吐槽。
二、老板的思维逻辑
提升意愿:客户没买,不是没钱,而是没被唤起需求。就像互联网里天天“种草”,先让你想买。
改善环境:不会制造消费场景,你当然卖不出去。限时秒杀、稀缺名额,本质就是刺激决策。
抛出政策:犹豫,就给福利。今天下单送服务,或者创造特权感,让客户觉得“不买就亏”。
切换客户:铁公鸡,别死磕,立刻转身找下一个,把精力花在更有价值的人身上。
这套老板思维逻辑,才是真正的高维思考。
三、思维层级分水岭
普通人吐槽“客户难搞”,老板思考“如何破局”。普通人沉迷情绪,老板追求结果导向。为什么老板永远是老板,而员工永远是员工?
不是运气问题,而是角度不同。真正的思维训练,是不断提醒自己:世界不是平面上的360度,而是一个球面,有无数个切入点。
你是选择站在“牛马”的角度,只看到眼前的困难?还是站在老板的角度,看到另一条出路?答案,决定了你未来的位置。
所以,情绪不能当饭吃,代入感也换不来成长。别再把自己当“牛马”了,学会换位思考,站在更高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你的位置,才会慢慢改变。
在当前的大环境下,不只是地产人,每个行业都在寻找突围之道。愿我们抱团取暖,携手前行,共同迎接挑战。欢迎+GZH《地产枷锁》,+VX:dichanjiasuo,进我们的互助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