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非金融专业,以下纯属个人认知范围内的一点简单思考。
当前美元的购买力是被严重高估的,所以人民币升值成为很大范围内的共识。看过一些金融专家的测算按照实际购买力来算美元对人民币的比值应该在1:3。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形成传统意义上的两难悖论,如果人民币升值太快就会像1985年日本广场协议一样对制造业出口造成巨大影响。如果压制人民币升值本质上又是像2008年一样是在替美元背书,拯救美元。这是个悖论。
个人的想法是,以上的悖论是基于传统范围在思考,也就是在美元主导的国际金融秩序中思考的。那么现在的实际情况是这样吗,其实不然。首先第二种情况是绝对不会再出现了,人民币不会再像2008年那样通过印钞保持对美元的汇率稳定,替美元背书。
那是不是就意味着要选择第一条路,个人觉得也不尽然。首先美元主导的国际金融秩序正在处于瓦解中,相信10月的金砖会议也会形成一些关于建立局部新秩序的决议或共识。其次,目前中国是出于相对通缩的状态,流通人民币是相对不够的,且人民币严重低估,导致人民币计价的资产也是严重低估的。最后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制造国,制造业能力就是人民币的背书,所以,升值对出口制造业的影响一方面可以通过局部新秩序(一带一路、金砖)等新模式缓解,另一方面中国很多的制造产品已经变成世界的刚需。
基于以上思考,个人觉得人民币肯定会升值,但是不会急剧到1:3。由于国内的相对通缩可能会出现国家以财政赤字的方式增加人民币并且资产化。保持人民币一定范围内升值的同时,保证国内制造业的稳定增长。所以在这个世界大变局中,只有中国才是一个稳定的支撑器,不会出现悖论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