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钢老师在他的日课中的一篇文章,刷新了大家一个概念:“失败是成功之母”只是一句格言,是“传统智慧”,它背后有没有什么科学依据呢?
假设现在有两个创业者小A和小B,小A曾经创业过,但是失败了,现在再次创业。小B呢, 从来没有创过业,现在是初次下海,那么这一次创业,谁的成功可能性更大呢?
如果你相信"失败是成功之母",那么小A有宝贵的失败经验,这一次的成功的可能性应该更大.
我们先来想像一下,人在什么情况下能够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比如你在给一年级的小学生挑默写词组,如果这时有一个生字他写错了,你在旁边及时指出错误,他马上改过来,那么在默写词组的过程中犯下每一个错误,都是一次"失败",由你在旁边不断的纠正指出,那么小学生的确能从错误中吸取教训,这就是"刻意练习"中的及时反馈.
但那都是训练中的"小失败",小学生学习识字及默写是一个学习认知的过程,默写是检测他识字写字的一个及时有效反馈结果.既然是学习,是新手,,本来就可能犯错,而这个错误不会带来什么严重后果.还会有老师和家长的指导.纠正.
生活中的真正意义的失败根本就不是这样的,在举一个例子,外科医生做手术.
20世纪90年代末,心脏搭桥手术有了一个突破性的进展,也就是,医生可以在不停跳的情况下做搭桥手术.而在此之前,做心脏搭桥手术需要让心脏暂时停博,迅速搭桥,然后在用外力让心脏恢复跳动,这样做的缺点是,哪怕心脏的片刻停跳,都会对大脑造成损伤.
做手术的方法变了,所有医生都需要重新学习.重新学习,就必须增加了失败风险.这就是北卡罗莱大学商学院教授布拉德利·斯塔茨曾用了10年时间跟踪外科医生心脏搭桥手术。他和他的团队用10年研究了6516台手术,得出的发现是搞砸了新手术的外科医生在后续手术中并不会表现的更好,甚至还会更遭,也就是说,看看手术成败跟医生个有人什么关系,得出非常有意思的几个结果:
·如果一个医生手术失败,他后续的手术会更容易失败,他的成功率将会一直下降。
·如果一个医生手术成功,他接下来的手术会更容易成功,他的成功率将会上升。
·如果一个医生手术失败,他同事的手术成功率会提高,因为他们从他的失败上吸取了教训!
·如果一个医生手术成功,则对他同事没有任何影响。
过去的失败经历,对你未来的成功,一点帮助都没有。一个一直失败的人,将来最大的可能性也许是习惯地再次失败,还不如新人。
也就是说,我的失败不是我的成功之母,但是别人的失败则可能是我的成功之母。
为什么会这样呢?有人提出一个理论,说我们对成败的解释,总是往“自我感觉良好”的方向进行。也就是说,如果成功了,我们的解释就是这是因为我厉害;如果失败了,我们的解释就是这是因为遇到了不利的外部条件!也许是天气不好,也许是裁判不公,也许是手术中遇到了完全意想不到的情况,反正不是我不行。成功了可以强化信心,失败的充满了挫败感。
这样一来,成功了我们可以找找自身的原因总结一下经验,失败了我们根本就不会总结什么真正的教训。
这么来说实战中的大失败其实不会提供什么有效的反馈。我们现在知道反馈是个好东西, 后来我们才知道,反馈有两种,如果是针对你个人的反馈,直接指责你本人不行,你会非常紧张,你就搞不好,这种反馈只有坏作用。用效的反馈一定不能针对个人,而必须是针对技术动作。
有效的反馈,“好的失败”,应该满足三个条件:
·及时。一旦不对马上有人给你指出来。
·对事不对人。你错了,下次改正过来就是,没有必要上升到“你这个人行不行”的层面。
·错误的代价很小。
产品正式推向市场之前,先搞个小范围的内部测试,不行马上就改,甚至直接砍了也没有多大的损失。上正式舞台表演之前,每个星期在艺校内部给同学表演几次,演的再差也没有人笑话你,因为大家都很差。
最好的失败,就是“在没有人看见的时候偷偷跌到”。考虑到风险,成功和失败就不是反义词,而是同义词的关系:他们的共同反义词是什么都不做。
所以想出来创业的人先别研究融资成功之后怎么办,应该先想想一旦失败你能不能承受。对社会来说,越是能容忍失败的环境越有利于创创新。
对个人来说,“如何失败”,是最值得研究和学习的策略。
由此得到
“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可没有那么容易。最好的失败是小失败或者别人的失败,失败的价值是给我们提供反馈,而反馈要想有效,必须对事不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