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无百日红。
韩冬的公司红火了五六年,几个创始人赚了些钱,也都有各自的打算。技术总监关总在北京买了房成了家,正在等待新生命的诞生;市场总监付总则意识到公司业务的萎缩,北京周边的市场已经不再可能有新的发展,他打算回自己南方老家去发展;而韩冬则把家里房子的贷款还清了,女儿也小学毕业了,他打算在附近换一套大点的房子,把乡下老家的父母接来同住……反正是各有的打算,但都未曾预料到,公司的危机已悄悄来临。
彼时,手机彩信开始流行,继而是手机报的诞生,韩冬他们公司的短信增值业务被一步步挤压。运营商原则上不再开通SP通道,他们只能在已开通的三四个省维持业务。
公司也想过,挤进手机报领域,分得一杯羹。但因为新闻资质问题,公司的业务是挤不进去了,反而是技术总监自己进了家做手机报的公司,退出了韩冬他们的公司。市场的付总监也以开拓市场之名,回到了自己的南方老家。韩冬的公司已到分崩离析的边缘。但依靠前期的市场铺垫,公司撑到了2017年。
其实,随着2013年前后,QQ、微信等社交软件的风起云涌,短信增值业务已日渐式微,许多SP的通道不断被关闭。韩冬他们公司最后的几笔收入也是付总凭借老家的关系苟延残喘而已。
到了2017年底,韩冬的公司已名存实亡,员工基本已遣散,公司只有韩冬自己在苦苦支撑。他的换房计划自然也流产,一家三口仍挤在小二居里。安然仍旧精打细算,安排着一家三口的日常用度,上班,协调计划着女儿韩辰的学习、生活,韩冬则始终不肯放弃,一直在寻找着公司的突破口。
2018年底,韩冬有一个机会,可以出手他的公司。因为他的公司虽然没有什么业务,但运营商的SP通道还在,有人想要这个通道,出价50万元收购。
安然主张卖掉,用这笔钱置换一套韩辰中学学校附近的房子,大小无所谓,小二居也行,够他们一家三口居住就行。这样,孩子下学就可以自己回家了,不用她接送两头跑了。这边的房子虽然贵点,但用原来的房子置换,也添不了多少钱。
韩冬也想卖掉。但他想的是,在现在的家附近换一套大三居,把父母接来同住,孩子也可以由父母来接送,略有富余的钱,韩冬可以重新注册一个小公司,做自己的本行:英语培训。这段时间,他已看好一个少儿英语培训的项目。
安然不同意韩冬的安排,一是实在不想和公婆同住一个屋檐下。韩辰幼儿园时期,婆婆同住,是帮了不少忙,也没有什么大的矛盾发生,但总是有些别别扭扭的,尤其是那次和王卓尔吃饭事件以后。另一个,安然也不想韩冬继续折腾公司,很希望他能趁还不算太老,找个单位稳稳当当地上班。
但韩冬坚持不为别人打工,一定要自己再做出一个公司来。最终,原公司卖掉,安然和韩冬各妥协一步:用现在的小二居置换了女儿学校附近的一套小二居,做了80万的商业贷款,又一次轮为了房奴,剩下的有将近100万,留给韩冬重整旗鼓,继续做自己的老板。
安然就是怎么也不明白,自己做,费心费力的,又多挣不了几个钱,男人怎么就那么有“老板”瘾呢?安安稳稳旱涝保收地上个班不好吗?但男人坚持,他也只好由着他去折腾了,自己管好女儿就是了,也不指望他能给这个家带来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