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是每个国家都面临的巨大问题和挑战,但在抗疫过程中,各个国家需因地制宜。”近日,在“全球抗疫经验分享,共话未来医疗发展”国际直播学术交流会上,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王辰院士指出,不同的方法会出现不同的结果,但无需质疑的是,政府越重视,且越早干预,效率越好、越高。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介绍,上海防护策略是三方同时发力,首先政府提供了一级公共健康防控措施;第二是疾控中心医院专业的医疗设施,对于每一个无论是确诊病例还是疑似病例,都进行了追踪和防控;第三是基层社区对所有的密切接触者的监测和追踪。
“目前,世界已经改变了,在未来的3-6个月内,我们要做好准备,一旦世界打开重启键,我们在实现社会功能的同时,病毒却不会消失,我们需要学会与病毒共存,协力消除全球各地的病毒。”张文宏表示,新冠肺炎患者的死亡率与年龄密切相关。“数据显示,50岁以上患者死亡率明显上升。因此,如果不能消除病毒,就应该保护死亡风险更高的脆弱群体,特别是高龄人群,这是全球都要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
张文宏提到,根据全球的疫情状况,美国专家托马斯发表了一篇论文,认为在疫情达到顶峰之后,各地应该有缓解措施,所谓“锤子和跳舞”的措施。一方面,要有“锤子”一样严格的社交距离。另一方面,希望尽可能地回到常态,要恢复能“跳舞”的活力。他对此观点表示赞同。“这与中国当前采取的防控措施是一致的。比如上海,你会发现,市场重新开放了,但还是要戴口罩,这也是目前中国大部分城市采取的措施。”
“新冠病毒还会与人类共存很长时间。即便公共卫生体系强大,难免会有一两个火星进来。每个地方出现一些零星的病例是正常的。”张文宏表示,未来即使全球疫情存在较大差别,相互合作都会成为首选。“在与病毒的抗击中,我们需要共同携手,最大化的发现和追踪,建立科学的本地防控体系,利用大数据和大规模科学研究的力量控制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