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

道理上的理解

法的来源是什么?就是是佛陀。我们学佛就是要以佛为榜样,向佛学习。把说法师当作佛来观想,视师如佛。

问题意识:对于外面的那些法师 我有恭敬心吗?

摆脱错误认识:寺庙上的那些法师都有自己的私心,哪有可能像佛陀,怎么可以跟佛陀相提并论。

事实上的黑牌,家里附近有座寺庙 婆婆或亲戚们经常去做义工 之前会瞧不上 主要是对庙里的和尚有偏见 所以那边即使很近 香火也不错  每月初八 十五 菩萨节日  有法事 我也少去。

事实上的白牌:

因为我们对法的接受程度,和对法师的接受程度有关。如果我们对法师的接受有十分,对他所说的法,也会有十分的接受程度。如果我们对法师的接受程度只有五分,对他所说的法,也只有五分的接受程度。如果我们对这个法师一点都不接受,对他所说的法,就是零接受。“视师如佛”主要是帮助我们更好地接受法。

我们恭敬说法师,目的是为了恭敬法。正因为意识到法对生命的重要性,我们又会反过来恭敬说法师,如果我们没有意识到法对生命有多重要,对说法师就难以生起稀有、强烈的感恩心,对法的接受和应用也非常有限。

对正见的应用:将说法师视为佛陀,可以培养修行者的恭敬心和虔诚心。在观修中,将说法师视为佛陀,可以帮助修行者减少我执和分别心,从而净化心灵,为修行打下良好的基础。这种观修实际上是在启发我们认识到每个人内在的佛性。当我们视说法师为佛陀时,也是在提醒自己追求内在的觉悟。佛教强调传承的重要性,将说法师视为佛陀是对传承的尊重。现在不会主动去家里的  但是有人约 我会去  然后也经常区吃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