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听课杂感

最近,不知是学校要求还是交流所剩时间不多的缘故,频繁有人听课,我从不拒绝,热烈欢迎。

记得之前有个外地老师跟我聊语文,说自己跟了个师傅,一去听课人家就上自习,几年了什么也没学到。我告诉她,从解读文本开始,自己思考,多看专业杂志,并给她推荐了各大语文学术期刊。

实际上,我一直认为,重要的是自己要不断摸索,琢磨,潜入到文本深处去,悟透了再回到课堂。否则,就只能一直或羡慕,或抱怨,原地踏步。

今天我上《木兰诗》,听完课后,敏敏推心置腹的跟我说:“姐姐,听了你的课,我想写篇文章——在语文中找回自己。”我笑着问她为何,她感慨地回答:“不管是几年前还是现在,每次听你的课,我总发现你讲的和教参不一样,你的板书,你指导学生做的笔记,教辅书上没有,但我又觉得很正确。我总是依赖这些东西,赛教的时候跟你学了很多。现在我也要丢开它们,在语文中找回自己。”

鼓掌,鼓励她自我解读文本,期待她分享感悟。我打心眼里喜欢这样的年轻人:热情,好学,上进。如果这样的老师多一点,感慨“误尽苍生是语文”的人就会少一些。

很多老师怕听课。怕听别人课,觉得耗时,无所获;更怕别人听自己课,担心上不好,委婉拒绝。其实,听课,只要用心,总会有收获,即使对方不如你,至少你可以发现问题,给出解决的方案;被听,你思想上怎么着得提高一点重视,倘使很正式的那种,也得反复推敲,研究文本,关注学情,何尝不是一种督促呢?徒有羡慕,盲目抱怨,远不如将自己对文本的解读落到课堂来的实在。

听课折射出的心理状态,笼罩在角角落落:开会了,如果没有固定座位,多数人都会选择靠后的座位,美其名曰跟领导保持距离。心理学家研究的结果则是这样的人喜欢过安定、稳妥的生活,事业心不强,得过且过。搞个活动,在没有分组、没人排队的情况下,持观望态度者众,得几次三番几次三番地邀请,才会有人“犹抱琵琶半遮面”,一步三回头地前往,其他的依旧甘当旁观者。等现场气氛热烈起来了,跃跃欲试,不好意思,档期满了,失之交臂。喜欢上一个人,没有勇气表白,等人家牵了别人的手,才痛苦万分后悔不迭,然而晚矣!种种情形,屡见不鲜,缺自信少目标使然。

转眼不惑,人生几何?无论作甚,总要践行才成。爱教书,就多些研读;喜品茗,则学点茶艺;好音律,辄成些曲调;拟健身,便坚持进行;想远游,即规划走起……

诗人臧克家评价闻一多先生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我偏执著他兀兀穷年足不下楼目不窥园呕心沥血。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摄制:生命中每一天 如需转载和引用,请联系作者。 谢谢欣赏。
    生命中每一天阅读 2,732评论 8 17
  • 当青柳雅春因援救知名女演员而家喻户晓,成为全民偶像时,他绝不会想到两年后的今天,他会成为谋杀首相的头号嫌疑人。 当...
    真情假锐阅读 4,567评论 0 3
  • 狂风怒吼,大雪纷飞,长安城笼罩在一片风雪之中。长安城外三十里,官道上,一骑奔袭而来。 马是良驹,人有些邋遢,穿着一...
    一个懒人阅读 4,179评论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