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一生都在追寻有意义的人生,治国的理念,管理社会的理念,做人的理念。
本.沙哈尔教授,给当时的管理者和将成为社会中流砥柱的人,解释了什么是幸福感,在他心中始终不怀疑自己所做的事情,对这个时代、社会及人类的价值。
他看到了这个社会需要什么,然后他去回应社会的需要,这个过程是非常有意义的。
孟子是个大思想家,即使面对多年的怀才不遇与碌碌无为,依然保持内心的安宁,坚持守着自己的道义不放弃,可谓大家风范。
可是作为普通人,没有崇高的理想与超脱的视野,没有像孟子那样坚定守道的心,那么,我们该怎样追寻自己的意义呢?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要先了解什么是人生的幸福。
幸福与意义,是有区别的。
我们之前谈过,快乐加意义才是幸福。
如果你只是快乐,这种感觉是不会持续的,它只是停留在某一种感觉器官上,而不是生命的感觉上,它总有厌倦的那一天,总有消亡殆尽的一天。
这并不是真正的幸福。
如果说快乐加上一点意义是幸福,那么痛苦加上一点意义是不是幸福呢?
比如说,当父母生病的时候,虽然顾他们会很辛苦,但作为子女来说,这个行为是有意义的。
我伺候他,起码我作为一个人,我守住了孝道,守住了道德底线,而我还为我的孩子做出了表率,让我的人生充满了正能量。
那这样痛苦加意义,是不是一种幸福呢?
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另一种幸福。
美国的《纽约时报》曾对美国人做过一个关于“你的家庭幸福来源是什么”的调查,调查结果是:
大部分人认为孩子是家庭幸福的来源。
但又有调查问卷里问:你最讨厌干的事情是什么呢?答案都是照顾孩子和家务。
所以你会发现,照顾孩子是令父母很痛苦,但却给父母带来了幸福感。
原因是,父母照顾孩子,虽然可能是痛苦的,不舒服的,不喜欢的,甚至是难受的,可是这是很有价值和意义的,因为父母不仅把自己对孩子的爱表达出来了,还实现了自己作为父母的价值,所以最终他们还是感觉到幸福的。
我们常常在电视里看到这样的画面:
大年初一,士兵们还坚守在边防线上,为国家和人民站好岗,他们不能像平常人那样和家人过节,他们可能想受不了全家团聚,一起吃年夜饭的那种家庭幸福,但他们也有自己的幸福,这个就是坚守边防,保家卫国,让广大国人能有一个安心的新年。
这样一个神圣伟大的意义给予了他们幸福,如果没有这种意义的话,那就会出现心理问题。
虽然痛苦的体验很难受,但这种意义感是可以对抗一切难受的。
所以说,追求意义,是使人幸福的根本的渠道和途径。
有的人认为,我不去找那么多麻烦,我可以享受当下这个安逸的生活,我过好我的小日子,我不折腾,我也不想为社会做什么,我也不追求什么大事业,我只要安安稳稳地上班,等着老板给我发工资,回家喝喝小酒,买不起大房子就买小房子,实在买不起房子我就租房子,开不起车我就去坐地铁。
可是呢,这种生活并没有办法实现真正的幸福。
要想实现生活的幸福,那该怎么做呢?
其实很简单,珍惜身边的人,珍惜你的家人,你的朋友,从他人的角度出发,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发自内心地为他们做一些事情。
作为父母,把你的孩子养大,把你的孩子教育好;作为子女,伺候父母安好,不为父母添麻烦;作为一名公民,遵守社会规范,遵守好人伦道德规范,有同情心;作为同事朋友,对身边的人讲义讲理,对于喜欢的人,可以多关心多联系,对于不喜欢的人也可以求同存异,理解包容。
我们作为社会中的一员,我们要向孟子学习,追求积极而有意义的人生,为社会承担自己的责任。
正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所说的: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
所以过一个有意义而快乐的人生,才是我们对幸福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