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跨越穷二代的宿命

前不久,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三位发展经济学者:阿比吉特·班纳吉 (Abhijit V.Banerjee)、埃斯特·迪弗洛 (Esther Duflo)和迈克尔·克雷默(Michael Kremer),他们研究的课题是——贫穷。

他们第一次以科学的方式解答了有关贫穷的终极问题:

为什么穷人无法摆脱越努力越不幸的怪圈?穷人如何变富?

1

穷人思维不存在

勤奋、毅力和节约创造财富。

——本杰明·富兰克林

穷人不喜欢教育,反而喜欢生孩子;

穷人喜欢昂贵低效的私立医院,不喜欢公立医院;

穷人沉溺于垃圾食品、赌博和游戏机。

所有这些我们能够观察到的现象,都是无数人讨伐的穷人思维。

总结起来就是:

1、懒,不努力。

2、蠢。

3、短视。

穷人更懒吗?

按照经济学家的看法,穷人不仅是懒,甚至还更浪费。

穷人往往比富人更容易沉迷垃圾食品、肥皂剧、手机游戏、短视频、游戏机,而且往往还会选择昂贵的私立医院,而放弃政府开设的公立医院。

穷人更蠢吗?

看起来也是的,穷人经常会购买彩票、赌博,穷人也经常陷入高利贷的被动境地,拖累自己和家庭,陷入债务的泥沼之中。

穷人也更短视。

大多数穷人如果能够善于储蓄,把自己有限的钱财节省下来,去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去接受教育,都可以获得更多工作机会。

但是穷人往往选择短期目标,甚至没有目标地混日子。

看起来,这就是穷人的原罪。

富兰克林曾经有一句话:人生成功秘诀就是“勤奋、毅力和节约创造财富”。

而反观穷人,既不勤奋,也没有毅力,甚至连节约都谈不上,这些都几乎与成功人士的成功经验背道而驰。

这也难怪他们陷入一个贫穷循环的泥沼中,越穷,思维越受限。思维越受限,也就越贫穷。

这是不是就是某些砖家总结的穷人思维呢?

纯属放屁。

所谓的穷人思维根本就是某些无良文人对穷人的污蔑,这些垃圾写手,既不参与经济生活,也不懂社会的分配,又天生具有软弱性,本能地舔富仇穷。

我自己白手起家,接触过最底层的穷人,也见识过互联网新贵和富过三代的老钱。

穷人的智商根本就和富人没有差距,贫民窟里有聪明绝顶的天才,富人里也有不学无术的废材。

穷人所展现出来的愚蠢,根本不是愚蠢,而是他们那个阶层的生存智慧。

我曾经建议自己老家的一个一贫如洗的表叔一定要让几个孩子好好读书,念大学,将来改变命运。

但是人家根本就不听,两个儿子一个学厨师,一个跟师傅学装修贴砖。

结果呢,当厨师的现在是当地一家饭店的大厨,搞装修的现在是有名的地砖师傅,现在找他贴砖的订单已经排到了2020年,还带着两个徒弟,每周都是上万的收入。

然后我又自作聪明,告诉人家一定要去郑州买房,别在我们老家地级市买房了。

但是人家就是不听,还是买房买在了我们那个十八线城市。

事后我思考过,他们表面上是短视愚蠢的选择,其实都是最优选。

而我的所谓高屋建瓴的抉择,其实都是“何不食肉糜”。

世界上有两种智慧,或者说两种理性:一种叫知识理性,一种叫村社理性。

穷人不是没有思考过,但是他们思考的不是从个体角度出发的理性,而是村社理性。

受教育上大学固然好,但是学厨师学贴砖,村里有前辈经验,能找到老师傅带着,基本可以保证学出手艺。

而上大学需要老师,学生素质也要过硬。我的两个表弟根本就不是读书的料。

去郑州买房也许好,但是他们的手艺在我们那个十八线城市是稀缺资源,到了省城,并没有多少优势;

而自己的客户群体其实也都在本乡本土,去了省城并没有好处,至于房价的跌涨跟他们根本没有关系。

富人(包括中产)的很多思维习惯,都是个体理性。

因为他们的生活经验告诉他们,可以依赖个体和自己家族的资源搞定问题,能不假借外力就不要假借外力。

而穷人的很多决策,其实都是基于村社理性。

他们必须依赖村社,依赖团体才能抵御风险,所以他们要做基于他们所在团体的考虑。

比如很多穷人,明明没有钱,还是要购买大屏幕电视机,买贵的手机,而不是用来投入生产资料和用于发展。

可能只是因为自己社区的邻居买了同样的商品,如果自己不买,很容易在社交中陷入被动,而丧失很多村社中的资源。

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的父母,在家庭经济紧张的情况下,依然在份子钱、过节送礼等人情往来上投入很多资源。

2

穷人最聪明还是穷人最傻

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

——毛泽东

那么穷人是不是最聪明的呢?

毛泽东说: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

实际上,这句话也同样略有偏颇。穷人跟富人一样,既不最聪明,也不最愚蠢。

穷人的村社理性与底层生存智慧,确实有他们的合理性,但是同样也有自己的局限性。

这些局限性,跟富人的局限性一样,都是愚蠢。

但是在公众舆论中,往往对富人的嘲笑中蕴含了羡慕,而对穷人的嘲讽中却夹杂着恶意。

三位经济学者给出了一个更科学的解释——穷人之所以没有富人那些应有的“思维”和“美德”,是因为贫穷的人生活中往往有更多的烦恼。

所以相对而言,比其他人更加需要那些让人减轻烦恼的工具——比如电视、手机、垃圾食品和游戏机。

而穷人之所以看起来更蠢,是因为他们随时处于决策的状态中,因为他们的生活如风雨中飘摇的小船,随时会被打翻。

所以他们必须不断消耗精力去反复地思考决策,这就导致他们总是做出最错误最短视的选择。

三位经济学者把所谓“穷人思维"的根源归结为五点:

1.穷人缺乏正确的信息来源,往往选择相信错误的事情。

穷人的信息来源,往往来自于自己信任的人,这也是村社理性的一个特征。

穷人往往不相信科学,不相信知识,不信赖专业人士,而选择信任村社中有过经验的人;

这种经验和智慧一旦出现偏差,就容易出现问题。

《贫穷的本质》中提到很多贫困地区的穷人,他们不清楚给儿童接种疫苗可以在以后节省更多的医疗费用,不明白基础教育能够在未来产生更高的收益;

也不知道如何正确使用化肥以提高产量,不知道如何使用避孕套以避免艾滋病。

站在他们的角度其实非常正常,因为当一个不懂的术语摆在面前,大多数人不是选择相信,而是选择怀疑。

而穷人的经济又比较脆弱,他们无法承担冒险的代价。

冒险的结果往往是崩溃,所以他们不会冒险相信陌生的信息来源。

2.穷人比富人更容易面对逆境,更难做出正确的决定。

正常人的生活中都会面临很多决策,穷人和富人的差别是,穷人每一个决策都关乎生死。

正常人不会因为多花几块钱,人生就出现什么转折,但是穷人会。

对穷人而言,几十块钱就会影响他们的判断,所以穷人买东西,总喜欢讨价还价。

一件衣服、几块钱的菜,也要用很多时间去讲价,还一定要讲下来。

而决策的精力和理性,都是一种智慧。

穷人过多地把自己的智慧和聪明才智用在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上,但当他遇到真正关乎命运的决策时,却又往往是错误的。

3.穷人在金融杠杆中处于不利地位。

在大多数国家,穷人得不到银行的大多数金融服务,但高利贷却触手可及。

这往往使得他们被利息压得无法翻身,并增加更多不合理的借贷。

金融是一个很重要的杠杆,所有正规的商业银行,都不会轻易把贷款贷给没有还款能力的穷人。

不是穷人不想变富,而是穷人缺乏启动资金,又缺乏杠杆。

当他们需要使用杠杆时,经常能够使用的就是高利贷,而高利贷带来的只能是对穷人的敲骨吸髓。

4.穷人短视且无法延时满足。

穷人的村社理性,有时候会成为他们的阻碍,比如他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声音:

“你永远都买不起那台电冰箱,还是喝杯茶吧”、

“孩子读书是没有用的,反正他不够聪明”、

“存钱有什么意义,还不如立刻就花掉 ”、

“教育孩子有啥用,多子才能多福”……

穷人总是缺乏长远规划能力,也更难以自我控制。

中国人总是说穷人爱存钱。其实这是中国文化的一个例外。

经济学家的研究表明,对世界大多数的穷人而言,储蓄的吸引力很小,越是贫穷就越不爱存钱,因为他们认为目标太遥远,并且往往因为心理因素而拒绝延时满足。

但越是无法储蓄,就越是无法摆脱“贫困循环”。

穷人的这种短视非常魔幻,简直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穷人压根不相信有美好的未来。

穷人还会将大把的钱花在婚嫁丧娶上面。

在南非,葬礼花多少钱是有社会规范的。生孩子没有护理,完全靠命瞎养,死了就挖个坑埋了。

但是,就是这些穷人,老人的丧礼就得花掉死者一生的积蓄;

因艾滋病死去的年轻人是个穷光棍,但家里人还是得大操大办,花掉家庭40%的年收入。(跟中国有些地方很像,活人过得紧紧巴巴,丧事照样大操大办。)

3

贫穷限制了想象力

我们与穷人的差别其实很小,我们真正的优势在于,很多东西是我们在不知不觉中知道的。

——贫穷的本质

如果穷富的差距不是智商的差距,那这种差距到底是怎么产生的?

实际上,穷人和富人的差距是“带宽”的差别。

经济学家跟踪一个名叫肯尼迪的农民,他一直以种地为生,但是没有钱购买足够的化肥。

所以他一直不能通过施肥来提升农田产量,之后便更不可能买得起化肥,产量最终便不可避免地陷入螺旋式的下降。

然而有一天,肯尼迪得到了一份免费的化肥。

因此当年的收成是前几年的20倍,他也得到了更多的收入,并用收入买了更多的化肥,从此摆脱了贫困的处境。

有一个经典的问题:直接给穷人钱,到底能不能使穷人摆脱贫困。

很多人潜意识认为,不能。

为什么?

因为穷人有穷人思维,给了钱,过几年还是穷。

但是很遗憾,经济学家告诉我们,给钱有用。

加拿大的一个贫困小镇,学者联合当地政府进行了一项计划,无条件保证穷人的基本开支——直接给他们钱,这种看似荒唐的方法持续了2年。

后来的调查发现,当地民众的生活质量显著提升,这个小镇的居民健康程度大幅提升;

而且城镇犯罪率大幅下降;连学生的成绩都提高了,而且也不再需要政府的财政援助了。

为什么给钱就有用?

在印度北部某农耕区域,学者分别对丰收以前的农民和丰收以后的农民进行了智力测试。

结果显示,在丰收前夕,农民的智商会降低14个单位。那么对于农民而言,丰收前后的差异是什么呢?

毫无疑问,是他们拥有的财富值发生了变化。

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即使是同一个人,贫穷导致的匮乏,也会导致他的智商受限。

这就是《贫穷的本质》告诉我们的:

贫穷会限制人的思维宽度,即心智带宽(同一时间处理多个事件的能力),并消耗人的精力,让人的行为模式和视野缺乏整体性和长远性。

印度农民和肯尼迪一样,在丰收前夕,农民的全部精力集中在作物耕种和收益计算上,而忽略了事物的长期价值。

这就是心理学中的管窥效应。

而肯尼迪长期一直处于贫穷导致的匮乏状态,所以根本无暇做长足的打算。

所以穷人总是陷入一个“贫穷循环”中,他们缺乏摄入有效信息的渠道,而他们即使得到了有效信息,也会进行错判。

正如《贫穷的本质》提到的:

“我们与穷人的差别其实很小,我们真正的优势在于,很多东西是我们在不知不觉中知道的。”

富人真正强于穷人的地方在于,他们视野开阔,他们无意中接触到的信息,实际上是穷人根本得不到的。

穷人和富人的差距就是信息带宽的差距和处理信息带宽的能力的差距。

4

走出贫穷

无财谓之贫,学道而不能行,谓之病。

——原宪

关于穷富有个经典故事。

子贡是孔子的弟子,同时也是富豪。一天他去见孔子的另一个弟子原宪,看见原宪还住着破茅屋,他大惊失色地说:“原先生你怎么这么穷?”

原宪说:“我听说,无财曰贫,无路曰穷,我现在没钱是贫,不是穷。”

原宪说得对,贫穷贫穷,我们总是连在一起说,但是贫和穷是分开的。

用今天的这个理论来说就是,贫是没有启动资金,穷是带宽受限。

原宪确实无财,但是他毕竟是孔子弟子,只要他想,随时可以获得中产乃至贵族的生活。

普通穷人的问题在哪里呢?在于带宽受限。

原宪的原话,用的甚至不是穷,而是直接用了一个字,病。

贫穷的本意就是受困,无路可走。

甚至直接点说,贫穷是一种疾病,是一种病态。一旦陷入这种病态当中,就很难摆脱。

这就是下图左边的穷人反复进行的循环,如果想摆脱贫困,那么只有一种方法,就是以外力加大带宽:

要么是信息的强输入,要么是金钱的灌入。

所以,“何以解忧,唯有暴富”是对的,无论是经济的暴富还是知识的暴富都非常有用。

请我们的话题暂时回到我的表叔和两个表哥,他们几个属于穷人变富的典型。

而他们家之所以能发家致富,其实不是因为他们更聪明或者更能干,而是无意中拓宽了自己的信息带宽。

电视上新东方烹饪学校的广告让我的大表弟有了当厨师的梦想(新东方看到请给我广告费);

而同村的其他装修师傅带二表弟进入了装修这个暴利行业。

他们的村社理性,无意中,帮他们拓宽了带宽,这本来是教育应该起到的作用,但他们就是幸运地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那么幸运,很多人的村社理性,只能把他们带到洗头房。

而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们没有印度和非洲贫民那么贫穷,跳出农门只需要那么一点点努力。

而对于更贫穷的人来说,诺贝尔奖得主给出的答案是:考公务员。

全世界的政府公务员都是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可以为穷人提供稳定的现金流,而且可以获取很多有价值的信息。

这对于穷人信息带宽的扩充和他们处理信息带宽能力的提高都是一个质的飞跃。

这跟《穷爸爸,富爸爸》里的现金流游戏有异曲同工之妙。

市面上解读《穷爸爸,富爸爸》的很多,一般人都会说几个词,“税后收入”、“被动收入”、“房产投资”。

其实《穷爸爸富爸爸》的核心观点是一个叫做“老鼠赛跑”的游戏,他跟房产投资没有一毛钱关系。

这个游戏的规则是,当你的现金流比较少的时候,你就必须跟其他“老鼠”玩一个赛跑游戏。

当你的现金流扩大到工资收入的数倍时,你就会坐上汽车,进入快速通道,而后各种暴富机会就会蜂拥而至。

这便与三位诺奖得主的研究不谋而合。

怎么摆脱贫困?怎么变富?

其实这是一个问题,有些人总是说阶层固化,其实要实现阶层跃迁,关键就是扩大信息带宽,或者更深入一点:

在有稳定收入(现金流)的基础上,尽可能扩大信息带宽。

所以无非就是两个渠道:

第一个渠道,是保证你的工作有稳定现金流,让贫穷不至于影响你对生活的判断能力(处理带宽能力)。

至于这份工作的工资有多少并不那么重要,最重要的不是你能赚到多少钱,而是你能存下多少钱。

这时候储蓄和节俭都非常重要,而这也就是富兰克林说的,节约创造财富,很多不必要的奢侈品等消费都可以减少。

第二个渠道,就是保证你的信息获取带宽,要获取有效信息。

互联网的一大悲剧就是,在信息极大丰富的同时,垃圾信息也极大丰富,我们这个时代,有效的信息消失在了垃圾信息的汪洋大海。

你所知道的很多垃圾视频软件,必须戒掉,因为他们严重占据信息带宽。

你应该用这些时间去接受教育,读更多深度的书籍,读更多高价值的文章。

至于如果父母劝你考公务员,你要明白一点:要不要考公务员,完全取决于以你当下获取信息的能力,报考的公务员职位是否能拓宽你的信息带宽。

然后如果你父母反对,可以把这篇文章甩给他们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5,539评论 6 49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911评论 3 39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1,337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723评论 1 290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795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762评论 1 294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742评论 3 41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508评论 0 271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954评论 1 308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247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404评论 1 345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104评论 5 340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736评论 3 324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352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557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371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292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