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加#感悟三下乡,青春筑梦行#活动,本人承诺,文章内容为原创,且未在其他平台发表过。
2017年7月7日,闽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习传统、体文化、展文明、传国情”暑期社会实践团奔赴漳浦仁爱中华文化教育中心,在关爱留守儿童系列活动之前进行中华传统文化学习。
7月7日下午,在颠簸了一个多钟头后,我们终于到达仁爱中华文化教育中心。下了车,发现门口站立着几个等候我们多时的义工老师。我们一行人拉着行李箱向门口走去,他们开始向我们鞠躬问好。九十度鞠躬,热情欢迎是我们对义工老师们的第一印象。随后,在义工老师们的带领下,成员们被分为“仁、义、礼、智、信”五组领取物资。
庄严有序,是成员们对这的第二印象。在仁爱中华文化教育中心的每一次用餐,成员们都是按照各自的组别有序用餐。这是一次特别的体验。九十度鞠躬,双手接过义工老师手中的餐盘,按照各自需求盛取素食。“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成员们吃光自己所盛饭菜,践行“光盘行动”。饭后自觉排成一列,四遍的清洗加一遍的擦拭,成员们认真清洗盘子,以示对义工老师们的感谢。
收获满满,是实践团成员对这的第三印象。在幸福人生大讲堂上,我们修德齐身习传统。晨读传统经典《弟子规》、《孝经》、《余力学文》、晨练我国古老引导术《八段锦》、学习传统礼仪——走、坐、鞠躬姿势。我们感受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博大精深,学习《孝经》的教育智慧、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要义及其践行运用、研学中医养生知识,身体力行践行“礼”。
时间如白驹过隙,实践团成员在漳浦县仁爱中华文化教育中心的学习即将落下帷幕。在这里,我接受了传统文化的熏陶,义工们的亲情付出和老师们的谆谆教导依然历历在目。在离别之际,成员们为义工老师演唱感恩歌曲,以示对义工老师们的感恩之情。
在中国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用勤劳获取家庭收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但他们却留在了农村家里,与父母相伴的时间微乎其微,这些本应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儿童集中起来便成了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在漳浦石榴镇的小学中,留守儿童数量最多的小学达到学校学生数量的一半之多。7月12日,实践团部分队员奔赴漳浦石榴镇山城村,将所学传统文化与关爱留守儿童相结合,在漳浦县石榴镇山城村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系列活动。
13日8点半,志愿者们迎来了一群可爱的小朋友。他们都是这附近小学的留守儿童。面对一群陌生的哥哥姐姐,小朋友们显得很羞涩。随后,我们带领孩子们晨读《弟子规》、学习传统礼仪、结合我们专业知识教授他们如何用英文表达对家庭成员的爱意。
我们带领他们观看《开讲啦》——《你可以不平凡》(周杰伦),让他们明白理想的重要性。当他们一笔一划写下自己的小梦想、小心愿,我的内心深深被触动了。他们拥有超乎同龄人的懂事,他们的心愿对我们来说微乎其微,但是又纯朴感人。他们所希望的无非是暑假能帮爷爷奶奶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有更多的时间能和爸爸妈妈待在一起。在我们教授之前,他们已经明白了何为“孝”。何为“礼”。帮助爷爷奶奶,不正是“孝”吗?在陌生人面前的局促不安,不正是他们的“礼”吗?学习的相互的,在教授他们的同时,我们也学到了他们身上纯朴的品质。
我们教授小朋友们他们行走坐姿势,并邀请他们一起上台演示。初次上台的小朋友胆怯得像只小白兔,绷着一张脸,目不转睛地盯着志愿者,生怕错过每一个动作。在志愿者姐姐的带领下,小朋友们学会了一段简单的舞蹈,眼睛里充满求知欲望的孩子们用小小的身体歪歪曲曲的扭出了无穷的能量,在那一刻,我们看到了他们身上散发出的光芒。
这次漳浦之行,学习之余也是拓展视野之时。我们重走红军路,参观山城烽火旧址,感受当地村民对祖先的敬仰。山城村民的质朴让我们感动不已。为了让我们顺利观看当地的瀑布,山城校长提前除野草,开小道,使得我们的瀑布之旅畅然无阻。我们参观黄道周纪念馆、蔡新纪念馆,感悟圣贤教育思想和爱国情怀。
山城夜晚微风习习,星星像宝石镶嵌在蓝色的天空,那是我见过的最美的星空……短短几天的传统文化学习和爱心支教就这样结束了。我知道我们不可能在这短短数日提升自己的传统文化素养,但希望这几日的学习可以加深我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而距离离开山城也有一段日子了,我依然想念那些可爱的天使,如果没有这次的亲身体验,是很难体验其中的心酸的。希望山城的孩子们可以健健康康长大成人,靠自己的努力走出大山。“学习不是唯一的出路,但却是最好的出路”,我想这是对山中的小天使们最好的劝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