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家的孩子去参加剑桥英语考级了,我们还没上过一次英语培训课。三年级了,是不是该给她强化了?再不强化,恐怕就错过语言学习的黄金期了!孩子的语文数学我不担心,但我自己就没把英语学好,可不能让孩子重蹈我的覆辙啊。
别人家的孩子十八般武艺,多才多艺,看着让人羡慕。刚好有个小主持人培训的老师水平特别高,还是熟人,要不要给孩子报上?错过这样的资源是不是可惜啊?以后孩子会不会怪我对她的培养不够全面啊?
舞蹈虽然是我家孩子的最爱,但要靠舞蹈出个特长生还是可能性太小了。现在就我家孩子,还在一周两次上舞蹈课。周一晚上为了上技巧课,还要做完作业,睡觉都耽误了,这舞蹈课对升学和考试是没啥直接作用的,跳到什么时候为好呢?
女儿的同学有的随父母出国了,有的转到了xx外国语小学,就连我们的邻居LL,她家也买了双学区的房子,把孩子的学籍转过去了,人家这是有最好的公办中学保底了。我们还在这所九年一贯制的学校,会不会耽误孩子小升初,进不了民办初中就步步落后啊?
……
做一个中国式家长不能说不辛苦,做一个中国式孩子可能更辛苦,尤其是在当下从零岁开始,竞争就已白热化的这一代父母和子女。
记得我的童年,有过和小伙伴们陈群结对趁半夜和凌晨去地里“偷菜”,第二天和小伙伴们支起大铁锅,从各家拿来米、油、鸡蛋、柴火、碗筷等,依在其中一个小伙伴的家门口野炊。
记得我小时候,村里的鱼塘每到年底那几天都会抽干了水,大人穿着连体的雨衣雨裤去捕鱼,而我会拿着鱼叉在岸边守着,总能逮到淤泥里“漏网之鱼”,有黑鱼、包头鱼,个头还很大。然后满足地拿回家交给奶奶。
记得我小时候,村前的那条小溪,两边堤坝是石砌的,七八十公分的宽度。我曾在一个暖暖的下午,用淤泥拦起了两头,舀去了中间这段水,摸了不少螃蟹、小鱼、螺丝。
记得我小时候,眼睛也会发糊,有过几次假性近视了。我会很紧张,因为爸爸给我的一贯教育让我觉得,眼睛近视是天大的事!一定要保护好眼睛。所以我会自己去草地割马兰花,在绿荫荫的田里蹲上半天。或者摘两篇树叶轻轻按在眼睛周围,把整个眼睛的视线包住,然后对着光线好的地方,比如太阳的方向。这个办法让我只要一睁眼,我的全世界都是绿色的。另外,我会去校医务室配上一瓶眼药水。那个时候,我没有风筝可放,没有人给我做什么小儿推拿,我是靠着自己理解的方式,硬是保全了视力,至今没带过近视眼镜。
每一代人的童年都无法与另一代人去比较。只是不管哪一代人的童年,都需要自由自在,无忧无虑,都需要被滋养。一个人如果在回忆他的童年时,如果没有色彩,没有喜悦,没有眷恋,没有向往,那该是怎样一种损失?
然而,我无法让我的孩子重复我的童年。我的童年,虽然也需要在“双抢季”的烈日下跟着大人一起汗流浃背地干活,“蚂蚁也要出三分力”。即便不是跟着大人下地干活,我也得在晒谷场上赶鸡,随时留心把来偷食的公鸡、母鸡、小鸡统统赶出我的领地;或者在下午两三点最热的时候到地里给大人送水、送细化。那时候,物质相对匮乏,姑姑带来的一瓶2.5L的雪碧和一瓶2.5L的可乐,让我开心了一整个夏天。我记得那个暑假的每天午后,我都会在地上铺开席子睡个午觉,我睡前总是用这两瓶可乐和雪碧的盖子,小心翼翼地倒上一小盖子喝下,不会浪费一滴。喝完然盖紧盖子,把可乐和雪碧瓶稳稳当当地靠墙放好,然后知足地去睡觉。这5L饮料,我是省着喝的,至少喝了一个月。
如今,我们的孩子放学一回家,很多家长问孩子的第一句话是,作业写完没?怎么又在看电视?孩子看到你下班回家,跑过来给你拿鞋,你却说,这个不用你做,你快去写作业。我们甚至没有在意孩子的情绪,他/她今天开不开心,有没有趣事和你分享,有没有需要你帮助的。不知何时,我们可能亲手把孩子对我们的爱、付出和孝顺都扼杀了。有时候不禁感慨:不久前我也曾经是孩子,什么时候成了父母,就不懂了自己的孩子呢?
我们很容易因为大环境的影响,成为焦虑的父母。在孩子还稚能的时候去催熟,在孩子还不懂功利时候教他去追逐,在孩子还不情愿的时候逼他去承受。这样还不够,我们的孩子还有一个神一样存在的竞争对手,常常令他/她苦恼不已,那就是“别人家的孩子”。
我是否也要做一个中国式焦虑的父母?我的答案是否定的,我越来越确定自己不会盲目地去做一个过分焦虑的父母,那样反而会扼杀了孩子。我认为比眼下孩子们之间这些所谓的竞争,以及为人父母者的焦虑更本质、更值得父母和孩子共同去努力的是两样东西:第一样是人生(职业/事业)规划,第二样是学习能力。当然,最起码的本钱是,有个健康的身体和和谐的心灵。这样就够了。反思我和研究生期间直博的几位同学的发展轨迹相比,确实验证了这一点。可惜,我自己工作以来的经历,在我自己看来是一部反面教材。我和当初的同学,形成了今天的天差地别。在当时我并不比她们差,甚至有些方面还表现出优势。但是我一没有规划,而学习能力不够,造成了后来的落后,我确实缺少这两样东西,而别人身上也确实反映出了这两个素质,甚至把这两者发挥到了极致。
孩子们之间的竞争,一时的早一点,强一点,高一点,没有什么意义,人不能只在一个点、一个维度上被衡量,这样衡量出来的结果是不可靠的。站在一个点上去评判,容易让人看不到背后的稳定性,可持续性。学习是一场马拉松式的长跑,我们这一代和孩子们这一代,都将是终身学习者。要在时间的维度之下,看一个人的长远发展,他/她是在稳步积累达成他/她的人生使命。这比毫无方向、毫无目的,不认识自己是谁,更不知自己该去向何处,要好一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