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周一,我在《看理想》公众号上看到了这个案子,编者单刀直入直接评述,没有事件的前因后果,我很是懵。又去百度搜索了一下整个事件的前因后果,才算大致明白。之后便是看到了各个平台上铺天盖地的各种热评,咪蒙为主的自媒体抨击派以犀利而刻毒地抨击刘鑫而迅速博得大众的关注,一时间刘鑫便成为大众茶余饭后谈资,这无可厚非,因为热度嘛!而以咪蒙为主的公知造就的事件偏狭认知与巨大舆论导向效应,便使得如今人人若谈起刘鑫便要以贬低甚至唾骂,才方显得自己在道德之处的高尚,稍有客观评价,便也要被人鄙夷,反手就给你盖帽子,说你三观不正等等。
互联网时代,人人可以发声,大到微博,Facebook,twitter,知乎。小到QQ空间,朋友圈。社交媒体的诞生,带来的不仅是生活的便利,还有衍生出来的其他伦理,道德,法律,然而这个社会还没有准备好去接纳和处理这些问题。于是这就造成社会系统的一个BUG,也从另一个方面显露了人性的BUG。在所有的网络审判中,我们每个人都是法官,刑警兼狱卒。我们理直气壮地抨击道德不良的行为,但同时也会被别人评头论足,或者残暴攻击。而这其中的冤案呢?谁来负责,谁来买单?梁文道先生说:“在我们是无名集体的时候,如果我们伤害一个人,谁要为他受的伤负责呢?这个责任是不存在的,因为人太多,而且大家都是无名的,大家是群体。”法不责众,况且还不知道是谁!
咪蒙的公知效应的确强大,抓住了社会对于不负责任,自私者的极大厌恶感。便化身世间的美少女战士操起键盘,拿起笔杆,把刘鑫撕了个片甲不留。但是?咪蒙,真的是了解透了这所有事情的来龙去脉了嘛?咪蒙难道不是为了两万点赞量,十万点击率,不负责任地造就了舆论的噱头嘛?刘鑫的错误,咪蒙有着惩罚的权利?靠着着煽动性的话使思想流亡者依附,从此揭竿而起,不可收拾。说好的拯救的人性呢?将越拯救离人性越远。
关于刘鑫案,我没有经历,没有目睹,听到的看的事实都是经过媒体加工过的非新鲜时事。不可否认为了点击率,媒体人将事件某些点的放大和缩小也逐渐地说服自己这样做是可以合理的,于是狰狞的事实在互联网上大道其行。虽然法律有时也存在不公平和局限性,但是我仍然在很大程度上愿意相信法律,相信一纸文书。因为这样,即使犯错,责任有理可依。我一直相信,责任让人谨慎。法庭没有定论,证明这个案子仍有疑点,我不懂法律,但我觉得如果百分百是刘鑫前男友,刘鑫的证词只不过将犯错率再一次的降低。即使得不到,也可定夺其罪。(认知的局限,若有错误,希望指正)
语言承载着太多的责任的,所以此时此刻我觉得我不能去评价,也不敢去评价。我选择等待,选择等等看,与其去承担“怯懦”这个字眼,我更不能承担上“不负责任”的骂名。从一个不过二十岁的少年看,我认为我可以不勇敢,但是不可以不负责。从一个刚入行的自媒体者而言:对自己的言语负有最基本的责任,我认为是作为一个自媒体人一个基本素养。我将文字传递给别人,我传递的不仅仅是文字承载的故事,是我的世界观,价值观和社会观。我应竭尽所能传递给大家对这个世界更真实客观的看法,而不是我个人的偏执一词。事物客观的存在着,如果我不懂,就闭好我的嘴巴好了,不能瞎说话。
人类应该在冷静,理性中成长;成熟的人,不盲从,不盲评,不沦为舆论的武器,不为噱头高歌。他们一生正气行走在人间,却不拿任何道德的手杖去殴打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