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24小时,客观而公正,无论显贵或是平凡。
一天,是如何度过的呢?
分两种情况去大致回看。
第一种:如果前一天,11点睡,第二天大概能5点多起;
第二种:如果前一天1点左右睡,大概就7点多起。
先看看第一种,如果5点多起,到小区走走看看,到8点左右回,3小时利用时间。
吃完早餐,到公司,8:50左右,开始工作,到中午13点,大概有4个小时利用时间。
午餐和休息,下午14:30开始,工作到15:30,一小时时间。15:30-16:30,游泳锻炼。16:30到19:00,2.5小时利用时间。
下班回家,吃完饭,陪陪孩子,到21:30,21:30-23:00,1.5小时,练练字,听听音乐,看看书,看看画。
该睡觉了。算下来,一天利用时间如何:3+4+3.5+1.5=12小时。上班时间占62.5%,早上占25%,晚上占12.5%。早上一天之计,在于规划和反思,写作。想清楚一天的安排,预则立。晚上时,已经疲倦,不宜安排任务。应该安排放松补充型任务,比如听歌,练字,看书,画点儿东西,做补充型的事情,主要是充电,而不是继续工作。同时,看文章和书,为第二天早上写东西,做点儿储备。所以,如果有工作上的计划和目标,就必须放在工作时间。不要带回家,带回家也没有用。因为时间就那么多。另外盘算下其它时间,晚间睡觉:6h,中午睡觉0.5h,睡觉合计:6.5h,吃饭1.5h,路上:1h,游泳:1h,晚间陪孩子:2h,合计12h,睡觉比例54.2%,吃饭赶路消耗20.8%,锻炼8.3%,家庭亲子16.6%,时间就这样分配,每天都这样过去。
再看看第二种:
头一天晚上1点睡觉:
早上7:30起床,到8:30,早间1小时左右,写点文字,溜达一圈。晚间,9:30-11:30,看看手机,玩玩电脑,11:30-1点看看视频,刷刷文字,很快就过去了。一般都干不了啥,严重时,过了1点难以入睡,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其它时间都一样,再来统计下时间分配:
早上:匆匆1小时
晚间:3.5小时
其它时间一样。
如果把早间的小时放晚间,啥事也没做成。如果把晚间的小时放早上,满血复活,很好的规划,把一天规划的妥妥帖帖。还能小区散散步,从容的去写点儿文字。做些深思考。
当然,这只是早睡和晚睡的比较。
另外,也可以看见,早上起来,适宜健脑,写作,反思,学习。但不适宜做些具体的事情。晚上更不适宜。但晚上如果有具体任务,倒也可以。
但如果是工作上有大的规划,最应该规划的时间还是上班时间,在上班时间内,把要做的事情做好。不应该带回家,寄希望于在家里完成工作任务,带来工作突破。这是不科学的。
一天的时间如何度过,已经了然。看看每个时间段该如何细化最重要了。时间是客观的,无法左右。你在意或不在意都无法控制,也无法去规划。唯一可以规划的是自己的注意力,在什么时间段,注意力放在什么地方。我很排斥一张时间表,把自己安排得满满当当,特别有压力,扑面而来的各种人五,让人窒息。换个思路更好,就是每个时间段,自己注意力在哪里。至于事情的目标,取决于整体规划和自己注意力的程度,而不能压在时间规划上。
所以,有效的时间规划方法,是元认知一天的时间影像,做好注意力规划,再不断自律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