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读者海棠女士

亲爱的文友,您好!

请允许我这样称呼您。我是一个默默写自己的文字,每天为生存奔忙的人,但是上苍还是眷顾我的,允许我在忙碌中抽出一点时间去阅读去写作,于是有了您读到的我那些散落在红尘中的一些文字,您说读我的文字是一种荣幸,其实我的文字被您所读更是一种荣幸。文字寂寞事,我想很多卑微的写作者一样,写文字出于一种爱好,为自己写,写给愿意读的人看,无惊世之心,无哗宠之念,而能赢得一二读者,而且能跟我通信,我真有种受宠若惊之感。而读到您对我文字的评价,我瞬间有一种相知恨晚之感。

在文字的园田里我已奔忙许久,将文字从纸质搬上网络也已七年。期间也有一二读者对我的文字赏爱有加,我极是开心,又在惶恐,我的文字有那么好吗?因为我自认为我的文字“形陋,不能见远客,不足雄远国”,每每出来示人,我总会遮遮掩掩,生怕别人说句不好,我就只好放回抽屉自恋了。所以当别人说好时,我就开始不自信起来。面对他们对我的评语,我有时会回复,有时,实在太忙,忘了回复,遂与他们渐行渐远渐无书,这是多么不该。近年忙于生存,为家庭为自己奔波,作为一个丈夫、一个父亲,这是我应尽的责任。偶尔眷顾文字,也是草草为之,虽然态度是真沉的,但是不复昔年之作。说说和日志成了我不愿放弃的证据,可是也许这应是文字的价值,有些文字是隐在深山的千年灵芝,我的文字就像四处叫卖的“心灵鸡汤”或者解暑的“酸梅汤”、“龟苓膏”。虽然如此,可是您看我那文字,还是认真去写的,我可以衣不求美,食不求味,居不求华屋,行不求宝马香车,但是我的文字,我是说我写出的文字,我一定要让他们是高贵的存在,超越一切而上,让它们是高远的存在,是山巅的风,是干净的雨露……

所以怀着这样的念头,我可以不为眼前事所累,而去追求心中的桃花源,灵魂深处的迦南美地,心魂深处的大同天下。我想对于懂我文字的人,我是不是说得太多。曾有一段时间,我想过放弃文字,因为写作的人,在骨子里都是忧虑重重,怀着对这个红尘这个世界的悲悯,在别人眼中是异类,是人和动物之外的另一种存在。但是搁笔不到两天,我又开始忘我的写起来。文心不死,妄念犹在,还是想以文章著名,著作等身。我开始写作的时候,常是些片段性的东西,想到哪儿是哪儿,于是被人看做随笔。这点受纪伯伦和古人随笔的影响。其后发觉在随笔中叙事多于抒情,声音多于文字,于是改写小说,长篇完成了三个,即《巫师家族》、《曾经的窗外》(又名《林氏物语》)、《我把你的青春带走》,后两部在“风起中文网”可看到完整无删节版的,而“红袖添香”是我的网络文字的发源地,但是他们对我小说的不尊重,让我心寒,以为有情爱的文字有敏感字眼的文字就用那个所谓的编辑工具进行删减,是把文学变成机器的末道。而《巫师家族》我也将在“风起中文网”重新上传,今后我的文字也会陆续发在这个网站,因为这是一个真正尊重作者的网站,是我的文友“漂牛”兄所创。希望有更多的人关注。从去年开始写,今年才写完的是一部以故乡为背景的小说,里面虚构多于真实,但是我想这是莫言先生所说的,创作的人应该超越自己的故乡,才能让故乡超越。

我想文艺是一种提纯的工具,多少杂念经过滤成了艺术的结晶,所以别人读到的都是好的,而俗世为人,谁又能全身而退,我亦如此。常常身不由己,尽自己最大努力保全一些是一些。也只有写作的时候,才能游身世外,不知今夕何夕。

朋友,从您的来信,我知道您像我一样是一个文字的爱好者。我想文学的爱好与所从事的职业无关,只要诗心不灭,文学就会伴我们左右,伴随我们始终。从此这个世界再多的事都不会扰我们心神了……即便扰我们心神,文学总会让我们安静下来。当然我又想烦恼也如禅宗所讲也是一种修行,人就是在烦恼中修行,而我那些耐读的文字都是写于生活困顿之时,如今生活略显安逸,我还是在灵魂深处把自己当成一个苦行僧,做文艺的奴仆去耕耘,去劳作,我觉得只有这样,我在精神的仓库里才不会缺粮,才不会断炊,才不会把自己饿死。

……

好了,亲爱的文友,书有尽而意无穷,纸短情长,虽然我不知身在何处,但是我要祝您一切顺利,积极乐观度过每一天。

        您的文友  一笑东方

        二零一五年六月十五日于苕溪之畔

附读者海棠女士来信

李先生:

您好!

请允许我这样称呼您,因为在我心里您就是一位博学有深度的人。很冒昧以这种方式打扰到您!

先介绍一下我自己吧,我是一个生在80、90

夹缝中的姑娘,喜欢文学,学生时代算是很热爱,后来由于轨道不同,也就渐行渐远了,但仍喜欢读一些文字,对于能写出那些美好文章的人,尤为敬佩。而我跟您的关系,我更愿用“粉丝与偶像”来形容——您是我崇拜的人,我是您众多仰慕者中的一位。能提笔给您写信,也是鼓足了勇气。我是个不善言辞的人,又有些拧巴,刚才还正为是写“尊敬的”还是“敬爱的”抑或“亲爱的”而纠结。

第一次了解到您,是在网上看到了您为学生写的文章。能与学生那样坦诚的吐露心扉,在我的学生时代极少遇到,我由衷的羡慕您的学生,欣赏着您为人师者的胸怀。也是在偶然一次,在朋友那儿翻阅到了一本书《陌上花香》,看到了您的文章,很是惊喜。一直觉得您是位“高深莫测”的人,而读了仅有的几篇后,对您有了进一步了解,发现您看似冰冷的外表下有一颗热烈的心,那种我曾经特别向往的文学情怀。

于是我给您定了一个标签——纯粹的文人。

这不同于一位语文老师的文学偏好,抑或是为了生计而成为文字写作的人。我一直以为不会有这样的人,或许有也只是出现在小说里。所以有幸认识了您,觉得特别的欣喜,您的才华让我叹服,而作为无名小辈的我只能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表述心扉,也便知足。

您的散文,把我带进了另一个世界,那里没有浮夸的社会,没有压抑的沉沦,有的是那种自然的亲近之感,清新、朴实又灵动。渴望拜读您更多的作品,于是在网上搜到了您的博客,读到了您的生活,为您的《与妻书》而潸然,为您的《我们像候鸟》而感慨,为您的“信仰”而折服。知道您写得一手好字,下笔刚劲,行文如风。还知道您崇拜李敖,赞赏蒋方舟,您把她当做是红颜知己。读您的文字,感觉到您该是一位特别友善亲和的人,与之前的印象也有所不同了。

久居繁华都市,总认为世间再无纯粹的文人,总有物欲横亘在那里,搅得那个世界一片浑浊。于是我也随波逐流,为了生计而忙碌,忙碌中便遗失了一片挚爱的净土。我总觉得人生而为活、为生而活很是卑微的行为,现实与理智却又让我们不得不如此。

直到遇见了您,自觉对您有了一些了解,才惊叹世间果然有这样的人,可以在物欲横流的尘世中做到如此洒脱而纯粹的“出世者”。您把现实生活与精神世界搭配得特别恰当——您是一位师者,是一位丈夫,是一位父亲,您做到了责任与担当;您是一介书生,是一位作家,是一个文人,您拥有强大丰盈的灵魂。

看到您在红袖添香中发表的三篇小说,我是个很少读小说的人,尤其在小说泛滥的今天,各种文字充斥在小说领地,也分不出良莠。不过我倒是愿意读一读您的小说,《我把你的青春带走》正在拜读。

说了一堆繁冗的话,也不足以完全表达心中的想法。如今得知您又送走了一批毕业生,接下去还会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学子,我真由衷的为您感到高兴。您就像一颗明星,让我在霓虹闪烁的黑夜,蓦然看到了绝美的星光。

悄悄关注您那么久,却一直没有勇气在您的领地留言,实在是不知以何种“借口”来“搭讪”。您不必打探我是谁,缘分让我们保留这样的关系。我被您折服,深感自身渺小,又实在勇气不足,所以只愿默默成为您的粉丝,守护住这份纯粹。

愿您能看到写封信,愿这封信没有叨扰到您。愿您和您的家人和美幸福,愿您能为我们带来更多更好的作品,愿您在文学的道路上守得初心,愿您的作品愈久弥香。

您的读者,海棠,于2015年6月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