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著名称:《Harry Potter and the Philosopher's Stone》
中文译名:《哈利波特与魔法石》
字数:共十七章,78760字
阅读时间:2015.11.18~2015.12.14
高中时期的自己可能做梦都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会把一本《哈利波特》原版读完,尽管那时我的英语在班上还算不错。高三一年我们都在复习备考,但对于有些高材生来说,这一年可能会因为太冗长而显得无聊,比如我的死对头彭希鹏。希鹏其实数理化生都要比我好一点点,语文我俩半斤八两,唯独英语,我比他好一点点。有一次我看到他捧着一本《哈利波特》(中文版)在看,问他有意思不。他淡淡地说了句:你个骚包,当然有意思啦。我彭希鹏从来不读无趣之书。
多年过去,我终于也养成了保持阅读的习惯,也体会到了阅读的重要性以及它给我带来的种种好处,然后愈发欲罢不能。然而刚开始刻意强迫自己去读书真的很痛苦(读书应当是快乐的,感到痛苦是因为没找对适合自己的书)。虽然我们也管“啃教材”叫“读书”,但我深知,那叫读死书。大学之前我很少有选择,因为没时间。我个人属于效率低下的那类学生,课间和晚自修光用来应付作业都不够,哪来时间看书。尽管很多朋友看到我好像成绩挺好(毕业了更不想拿成绩说事...此处仅为举例需要),就认为我肯定效率很高,甚至认为我很聪明。但我必须得说,我智商平平,甚至可以说低下。关于这点,小学第一次考试语文就考了15分这件事可以佐证。但同时我也渐渐发现我似乎真的挺勤奋的。不是我没意识到,而是我一直没认真去想过“我是否勤奋”。
刚进大学,手头可自由支配的时间突然急剧膨胀,以至于我想到自己必须做点什么。和几乎所有爱装逼的人一样,我想到的是读书。而且必须读得足够多,以便聊天时假装不经意说出那个数字,以达到惊为天人、吓死小伙伴的目的。上大学之前,我唯一能想到的且完整阅读完毕的课外书就一本——《爱因斯坦传》。是中考结束那年暑假去表妹家玩偶然发现的。在客厅茶几上看到这本书,随手翻开瞧了瞧,结果一下子被吸引住了。随后的2小时里,我一个人坐在角落里捧着书聚精会神地看着,完全忘了时间。夜深要回家了,我还有2/3没看完,我就问表妹借回家看(一直没还)。对于一个此前从来没拿起过课外书的人来说,这种体验真的妙不可言。这本书也影响了我之后的三年高中学习生活。因为我真的太迷爱因斯坦了,即使高中物理和他的理论没什么太大关系,我还是对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物理也是我平时考试中拿分最容易的科目。我大学虽然有阵子买了很多书,也看了很多书,但由于出发点是为了装逼,逼着自己把书翻完就算了,压根没享受到丝毫乐趣,更别提共鸣和收获。期间看了韩寒几乎所有的小说和杂文,直接导致那时有点愤青。再后来看《平凡的世界》,阅读的过程中慢慢意识到自己已经不会为了向别人吹牛自己看过多少书而走马观花,于是更能静下心来好好用眼睛去追逐每一个文字。可以说初步脱离了“低级趣味”。再后来,我开始接触日文原版小说,第一本是东野圭吾写的『赤い指』,随后一发不可收拾,半年看了十来本日文原版小说,觉得自己语感好了很多,对口语帮助也很大(因为侦探小说用词都很生活化)。就这么集中看了半年日文原版,我开始尝试英文原版。第一本选了《The Little Prince》,但感触不是很深。再后来忙着找工作,很长一段时间没再捧起书。直到今年10月份老头续约,知道自己暂时转业务员无望,目前这种每天混日子的状态还得持续半年,于是又想到了继续阅读。由于上次看《小王子》觉得有点难,于是这回选择了简单的儿童故事书《Magic Tree House》系列(共五六十本...),一口气看了八本,精彩!!!我小时候没看过什么童话书,所以也不好拿它和国内的童话书作比较。但看看现在那些个弱智的动画片....总之,即使以成人的眼光看,《神奇树屋》仍然写得十分精彩。再后来就是现在这本《哈利波特与魔法石》,excellent!!!The Dursleys一家的设定简直绝了,而Dudley这样的熊孩子让我不禁想问:罗琳到底是以谁为原型写的啊!这本书我刚开始是在kindle上看的,就像我之前的做法一样。因为它支持生词点查,“哪里不会点哪里”,不用费劲另外拿起词典查词。阅读原版小说一大忌讳就是暂停查词而妨害阅读兴趣。由于我的kindle paperwhite机型比较老了(一代),经常卡顿。查个词半天才跳出来,而故事有时发展到紧张处,我是无论如何也人受不了那漫长的几秒的。后来干脆在网页上配合有道词典看:学人阅读卡(神奇树屋、哈利波特都有)。再后来我意识到:“只要能懂句子意思,单词看不懂就放过吧。”想通以后,阅读速度翻倍,也更能体会带小说带来的乐趣。
半个月前我就提前下载了《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电影版,所以我几乎是顶着电影的诱惑在看小说的,那感觉...不过,anyway,今晚,我终于能体会文字转化成画面的快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