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底的时候,小学试学了两个半天,领书、参观校园、了解课程,帮助孩子进行一个学前的过渡。那两天早上儿子都在校门口见到了幼儿园的同班同学,还笑嘻嘻合了影,虽然孩子们不同班,但是感觉大家情绪都挺好,有些期待,也有些紧张。这次分班不知是按照什么原则来划分的,幼儿园班里一共有9位同学入了这所小学,其中4位分在9班,2位分在7班,还有3位包括儿子在内的小朋友分班在3班、4班和5班,一人占一个坑位,儿子被分在了5班。
8月中旬正副班主任两位老师来家里家访。顶着37、8度的艳阳,老师满头是汗,防晒衣帽全副武装地在午后登门,公婆准备了点葡萄、哈密瓜,我买了瓶装茶饮,还准备了两支润唇膏、两包润喉糖,想着也是对老师辛苦来访的一点小心意。班主任邢老师让儿子先做了自我介绍,虽说儿子平时话挺多,也善于表达,但对于小学老师的第一次登门他还是显得有点不安,支支吾吾地不知所云,我只好在旁稍作提醒。随后邢老师简单地对孩子入学后的一些要求作了介绍,尤其询问了下孩子在写字、拼音、数学方面学习的程度,在了解了我们幼儿园就对此有过一些操练以后,看出来老师也比较安心了。还记得有点好笑的是,老师问他,你一般周末做些啥事呀?其实当时周末我们就在外上一个编程、一个街舞课,儿子却局促不安地无厘头回答道:我。。我。。就在家。。。写作业。。。。哈哈 这是紧张的语无伦次了吗?结束家访,两位老师茶水一口没喝,水果也没动,小心意更是拒收,头也不回地留给我们潇洒的背影,扬长而去。
开学首周,开启了新的生活模式。每天早上开电瓶车送儿子上学,由于小学离家有5公里不到,电瓶车是最不耽误时间的交通工具。早上7点起床,7点半准时出门,8点前到校。下午4点老人接放学,我们下班去吃晚饭,再带儿子电瓶车回家,一番洗漱,9点让他上床休息。第一周的小学生活出乎意料的顺利,每天儿子平静地进校门,稍有不舍的挥别我们,晚上回家叨叨一天发生的事,比如今天拿到积分了(老师用积分奖励的形式鼓励孩子们积极举手发言、吃饭光盘、认真完成作业等等),比如学校的炸猪排味道不错,比如看到哪个班的老师对同学好严厉的样子,再比如上厕所的时候遇到了幼儿园同班同学xxx,还和他握了手。种种表现让我觉得儿子很快就适应了小学模式,并且也相信他有能力安排好自己的事。只是他提到了两个情况,一个是,和同桌交朋友了,但这位同桌林同学想问儿子讨要赚来的积分。我就问,你给她了吗?儿子说:给了呀。我再问,那你自己愿意吗?他说我愿意呀,因为我们是朋友呀。随后我也不再过问,想着孩子之间有自己的相处方式。另一件事是,他说有两天自己在校肚子疼、头晕,但过一会自行好了。所以我也没太把这件事放心上,觉得就是上大号的事没解决好,或者是坐电瓶车着凉引起。不过保险起见还是给他挂了个消化内科专家号,一方面想咨询下有关腹痛的问题(暑假在家也有过几次)另一方面儿子的脾胃功能一直不佳,吸收差,也想借此让医生开点规范的药调理下。
开学第二周的情况却给了我”当头一棒“。周一入校还算正常,周二开始作妖。那天早晨,我开着小电驴一如往常地驶向学校,快到校时,儿子突然说腹痛想吐,我在校门口停好车,让他在一旁的花坛处稍作休整。儿子说吐不出。我摸摸体温正常,就让他先进校,并安慰他,会和班主任沟通,如有情况再联系我。儿子一步三回头,表情难受地走了进去...我随即准备上班。未料想,电瓶车刚开到地铁站,邢老师电话就打来了:孩子说肚子痛,头晕想吐,卫生老师开了假条,家长来接一下吧!不然孩子身体不适在校也没有必要。嘿,还真是生病了,难道有病毒?我只好再次调头前往学校接孩子。老远处看到邢老师领着孩子,孩子从楼宇独自走到校门,朝我微微一笑。我问他,怎么样?肚子很痛?他说,现在好点了。前面痛。一阵阵的。哦,那送你去外婆家吧,休息一天观察下情况。”好~“回家路上,孩子唧唧呱呱地开启聊天模式,我估摸着,应该没啥大问题(否则精神肯定不佳)那天上班时,我也和老妈保持联系,观察下来孩子并无发烧、呕吐、腹泻的情况。判断这个腹痛应该不是病毒或者细菌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