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人没有关注气温的习惯,基本是靠看别人穿什么来识别温度,所以假期带了几件换洗的短袖就奔到父母身边,准备过几天“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时光,但是谁能想到假期第一天合肥就开始降温,我只能揉着发痒的鼻子抱怨气温转变的太快,然后跟我母亲在家翻箱倒柜,希望找到一件以前学生时代遗留在家并且适合的长袖。
这一翻不要紧,竟然翻出一堆少时的回忆。
其实一开始确实是在找衣服,但是翻着翻着我母亲就忘了初衷,拿着我小时候的开裆裤,说我小时候怎么尿裤子;拿着我高中校服,说我当时是如何叛逆;最后拿出一件毛衣,那是一件我三年级左右时穿过的毛衣,粉红色,胸口有一只大猫咪……问我记不记得。
我当然记得,为了这件毛衣母亲可是收拾过我的。
毛衣本来是我表姐的。在90年代谁家孩子衣服穿小了,再给更小的孩子穿是最正常不过的事,可我作为当时为数不多的独生孩子,一直都是穿着新衣服在班里享受羡慕眼光的那个,哪里穿过这种旧衣服!
并且在那个年代,毛衣基本都是手织,一针一线很耗时间,还需要熟练各种针法,织上图案很有难度。所以母亲一看表姐这件毛衣又新又好看,加上觉得可以省了织毛衣的时间,就开开心心的接受了。
可在母亲拿出这件毛衣给我穿时,我不开心了。看着这件现在说来中性的毛衣,我跟她说我不穿女生的衣服。但其实心里不愿意的原因是因为这是件旧的衣服,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二手!我当时小小的脑袋想的是这要是被班里的同学知道我穿了一件别人穿剩的毛衣,会怎么取笑我。所以在那个早晨我在家哭,在家闹,死活不让那件毛衣上身。我妈在温言无果之后用武力说服了我,我鼓着嘴带着泪痕乖乖穿着这件毛衣去了学校,而我想象中的取笑也并没有来,反而因为胸口的猫咪,班级的女生都来跟我玩……
现在想一想,确实,在国人的观念里,总是在追求新,一方面是对过去物质贫瘠的恐惧,认为有钱就要买新的;另一方面也是对二手东西的不放心,尤其是二手衣服,大家觉得不卫生,不体面。
但是其实在经济条件更好的西方发达国家,购买二手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态度,这不仅是因为西方环保理念的普及,二手带来了切实的益处,比如成色很新的衣物,价格却只需要原来的几分之一,还因为在国外有很多二手店,它们作为一个中介机构,不光负责检查商品的质量和卫生,还保障商品的正宗来源。所以二手在外国人眼中是一种物尽其用的方式,将不需要的东西分享出去,并使物品保有其价值。
尤其是在欧洲,物品更是被赋予了独立的生命,二手买卖是为了让物品的生命延续下去。况且一些旧物的质量要远好于现在的商品,绝版货更是可遇不可求,在西方的明星谁没有几支二手包?
即使在中国,现在也有部分人开始淘二手,不但因为便宜,有的时候更是一种态度。
在大学时,我有一个朋友,家里条件很好,但因为她非常喜欢大牌,所以零花钱根本不够花。但她一直在我们眼中都是一个神一样的存在,因为她会缩衣节食只为了一款FENDI的包,省吃俭用只为了一件CHANEL的风衣……过着外表光鲜,内里十分苦逼的生活,一度靠在朋友那里骗吃骗喝得以度日,但是当她有一次在香港接触到了二手名品店之后,生活再也不一样,她很快适应了去二手名品店淘宝的生活,花着相比较之前很少的钱,开始过上里外都很光鲜的生活。而现在,她依然迷恋古旧名品,并且把淘二手货当做一种生活乐趣……
揉了揉鼻子,我不由得在想,横扫东京、伦敦、纽约的古董衣风潮在上海吹了又吹,什么时候才能像这阵寒流一样吹得更多中国人发痒。